当前位置:资讯 > 国内资讯 > 贵州百姓因严重缺水改变村民生活习惯

贵州百姓因严重缺水改变村民生活习惯

2011-08-09 09:50 分类:国内资讯 来源:凤凰网

             70岁的任永春从来没见过这么严重的旱灾。这位从小到大生长在贵州省石阡县大沙坝乡沙槽村的老人,如今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守在村里的老井旁,等水。

从春季开始,贵州大部分地区的降雨量偏少,7月以来,贵州省铜仁、毕节、安顺、贵阳、黔西南、黔东南、黔南和遵义等8个市(州)的70多个县(市、区)遭受旱灾。

贵州省减灾委、民政厅公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4日,因旱受灾总人口1200多万人,近240万人、80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8月4日至7日,中国青年报记者走进受灾严重的黔西县、石阡县,探访被干旱灼伤的山村。

即使下雨也救不回水稻的命

8月5日,中国青年报记者从贵阳市出发,大约8小时车程到达石阡县沙槽村。一路上汽车经过修文县、瓮安县、余庆县,随处可见道路两旁枯黄的玉米和干涸的水道。

对于沙槽村来说,上一次下雨,是在两个月前的农历五月。那一天,全村老少把房顶上接到的雨水收集起来,抓紧时间犁了田,插了秧。农历三月初种下的玉米,也因为那场雨,长势喜人。

村里的庄稼人都在等待农历七月下地收获玉米,农历九月下田收获稻谷。

但事与愿违,自从农历五月的那场雨后,沙槽村就再也没下过雨,30多摄氏度的高温一直灼烧着这个村子的每一个角落。

在村口一片枯黄的玉米地里,泥土变成了一个个“沙球”,用手轻轻一捏,“沙球”就碎成细沙,干得没有一丝水分。

玉米秆上,保留着一些金黄的老玉米。任永春说,能收获一些老玉米算是运气不错的。今年自己收了将近1000斤玉米,比去年少收了一多半。

旱情对沙槽村水稻的打击却是致命的。

走进一片片绿油油的水稻田里,拨开已经长到四五十厘米的水稻,露出的是龟裂的田地,纵横交错的裂口能伸进一只手掌。现在正是水稻抽穗的季节,但放眼望去,几乎没有水稻抽穗。

“没用了,即使下雨也救不回水稻的命。”任永春说,今年的稻谷没什么指望,现在还顾不得想下半年的粮食问题,最着急的是全村人的吃水问题。

任永春所在的村民组,饮用水源来自一口老井。没有人记得这口井是什么时候打的。64岁的村民冉茂枝说,自己“当姑娘的时候”,就喝这口井的水。

现在,这口老井承担着50多户人喝水的重任。在井边,中国青年报记者看到,许多水桶依照顺序排开。村民陶永坤说,50多户人都编了号,大家依照编号顺次打水,每次只能打两桶,大约80斤,每天只能打两次。

“每打几桶,井里就没水了,要等着水慢慢从井底渗出来,再打。”陶永坤说,每家每户都派人24小时守水,轮到哪家就是哪家,不能插队。

陶永坤担心,如果再有5天不下雨,老井可能也要干了,只有等着政府送水。 

              严重缺水改变了村民的生活习惯

保证饮水,是目前抗旱面临的最重要问题。

在黔西县林泉镇松树村,村里的3口水井已全部枯竭,维系着黔西县林泉镇松树村1800多人和500多头牲畜饮水的松树村水库,已经干涸了一年多。

由于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在山里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让所有农户去远处挑水并不现实。

为了保证生活用水,村民们不得不买自来水。对村民来说,买水的价格非常高——50元买12桶水,每桶水50斤,节约着用的话,一个3口之家能用将近一周。

严重缺水改变了松树村村民的生活习惯——以前用完的水直接倒掉,现在一盆水淘米、洗菜、洗脚之后,还不舍得倒掉。

黔西县林泉镇松树村82岁的村民付克儒告诉记者,现在,水只勉强够人喝、煮饭、炒菜。上初中的小孙女一直躲在付克儒的身后,付克儒指指孙女身上的衣服,摇摇头说:“没水,洗不了澡,也洗不了衣服。”

做晚饭时,付克儒拿出4个土豆,从屋里的一个水桶里小心地舀出小半瓢水,倒在一个小盆里,开始搓土豆上的泥。

一会儿,盆里的水变成泥浆,付克儒把浑浊的水倒进墙边的一个大盆里,这个大盆里已经积存了一些洗脸水。

淘米时,付克儒舀了一瓢水,倒进装米的小盆,水刚刚没过米的表面,用手抓几下盆里的米后,微白的淘米水被倒进洗白菜的小盆里,洗掉白菜上的泥巴后,这盆水汇入了墙边的大盆里。

每一次倒水的动作,付克儒都非常小心,生怕把水溅到外面。

晚上,这盆包含了洗脸水、洗土豆水、淘米水、洗白菜水的混合物,成了付克儒和孙女的洗脚水。

在干得冒烟的空气里,付克儒就这样送走一天又一天。

松树村八成农户把耕牛卖了

除了粮食减产、村民吃水困难,农户家里的大牲口也因为大旱面临危险。

以农业耕种为主的松树村,耕牛是每户村民家的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面对这样的大旱和水荒,村里至少八成农户都卖掉了自家的耕牛。

“实在太干了,人吃水都是个大问题,更不用说牲口了。”村民黄红兴说,现在,只有消防队来送水的时候,才能让村里人兴奋起来,沿途孩子们“水来啦!水来啦!”的喊声,能一直传到半山腰。

8月4日,黄红兴家分到了4桶半清水。回到家后,黄红兴看着自己家已经3天没喝水的大水牛,再看着墙边的4桶半清水,脑子里开始了激烈的斗争。

“能分到点水真不容易,先保证人喝,但水牛也是家里的劳动力……”思想斗争后,黄红兴提了半桶清水喂牛,“不到一分钟,半桶水全部被喝干净了。”

黄红兴说,看着大水牛喝水的样子,自己非常心疼,不知道大旱还会持续多久,把牛渴死了损失更大,“还是把牛卖了吧。
           当天晚上,黄红兴就找来了镇上的牛贩子,壮实的大水牛换回5000元。

“以后就是一锄头一锄头地自己挖了。”黄红兴低着头说。

引不来水、留不住水

超过一半的旱灾区在8月5日迎来降水。

贵州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的消息称,此次降雨主要集中在安顺、毕节、贵阳、六盘水、黔西南等地的51个县、市,有1107个乡镇降水,其中46个乡镇降大暴雨、208个乡镇降暴雨,受旱严重的毕节地区黔西县大关镇降146毫米大暴雨。

这次降雨让贵州省23座重点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较前一日增加3331万立方米,增加4.2%。

据贵州省气象台预计,8月份,贵州大部地区降水仍然偏少,干旱仍将持续发展。

中国青年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在遭受旱灾的大部分地区,除了天气干旱的客观因素外,缺乏水利设施引不来水、留不住水,也是造成旱情加剧的重要原因。

到8月7日,沙槽村依然没有迎来雨水,村里老井打出来的水一天比一天少。

在沙槽村村民眼里,用几十年前的水利设施,来解决现在的饮水、灌溉问题已经变得不现实。彻底解决干旱的问题,只有从两公里外的河里引水,这需要在河边安装一台水泵,用一条1000多米的水管把水引进村子,再修一些水窖把水留住。

之所以说这能解决村里受旱的问题,是因为和沙槽村邻近的金星村已经建成了输水管道,今年的旱情大大缓解。

陶永坤计算,这一引水工程需要花费70多万元,“还有好多村子都是这样的问题,国家现在没钱嘛,慢慢来吧。”

上一篇:印江罗场乡遭遇特大干旱 5千余人饮水难

下一篇:湖南省水利局: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破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