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国内资讯 > 上海创新互动模式 促进环保宣传

上海创新互动模式 促进环保宣传

2015-07-15 09:30 分类:国内资讯 来源:中国环境报

在上海市闸北区一所社区学校里,一位中年汉子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台下市民凝神听着,不时打断进行提问。这场宣讲的主题是辐射安全与日常生活。

  几天前,这位中年汉子刚参加了上海市辐射环境监督站组织的辐射科普教育园地的开园活动。“我这是现学现用。”他笑着告诉记者。社区居民也十分认同这种形式,认为由市民自己来开展传授,更贴近生活实际。

  上海正在告别以往环境教育单纯靠媒体灌输的“老框框”,创新出互动式的环境教育新模式。其最大亮点是环保部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打破环保工作的神秘性,请市民走进环保机构,学习环境知识、了解环保工作,再回到社区,依托社区课堂向广大市民讲授所学,让更多市民从中受益,共同行动,建设美丽上海。

  请进来

  说到底,就是让受教者也成为施教者。

  打开辐射监督站大门,让市民一探究竟,消除恐惧感

  平日里,上海市辐射环境监督站大门紧闭,门口有保安把守,偶尔有几辆监测车载着身着工作服、手持检测仪器的工作人员进出,在外人看来,颇有几分神秘。

  日前,这座位于上海市沪太路500号的监督站终于打开大门,与上海市闸北区环保局携手,力邀市民代表前来参观,了解核与辐射安全知识。

  这天上午,上海市环保局副局长苏国栋和上海市辐射环境监督站站长黄震,一大早便候在监督站,迎接数十名市民代表的到来。

  为了打造受欢迎的环境教育基地,监督站将一个大房间改造为辐射科普教育园地。在辐射知识科普区,利用宣传展板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辐射环保知识。

  在演示现场,看不见、摸不着的电磁辐射真实地展现在大家面前。监督站楼顶设有一座通信基站。现场测试结果显示,在距离基站天线主射方向约30米处,电磁辐射强度约为1.422V/m,大大低于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中规定的这一频段电场强度公众导出限值12V/m,并且电磁辐射强度随距离的增加而快速下降。

  有市民代表发问,小区周围基站越多,辐射是不是越大?专家解答,基站建设密度越高,每座基站的服务半径和发射功率也会越小,基站对外产生的电磁辐射就会越低,对周围电磁环境影响也就越弱。

  在现场演示区,市民代表通过观看辐射知识短片、参与家用电器(如微波炉、无线路由器等)电磁辐射水平测试、进行有奖问答等,了解到其实辐射无处不在,而且没有那么可怕。

  一位居委会书记激动地对记者说,不少小区居民对周围基站抱有很大的不信任,总感觉危险无处无时不在,她回去以后,要组织居民来参观,了解实情,消除恐惧感。黄震当即表示欢迎,并请站内的高级工程师届时作讲解员,让居民带着疑问而来,载着满意而归。

  走出去

  市环科院顶尖专家深入社区当教员,宣传环境知识

  位于上海市漕河泾地区的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拥有许多国内外著名的环境科学研究工作者。如今,这些顶尖专家走出实验室,进社区当起教员,受到许多市民欢迎。

  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与上海市徐汇区环保局日前举办了一场“践行绿色生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专题报告会,来自徐汇区13个街道、镇的居委会干部认真聆听了上海环科院副院长黄沈发和低碳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胡静的报告。

  报告会从生态文明的基本认识、上海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成效、面临的压力与挑战、重点举措4个方面,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局形势,介绍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践行绿色低碳理念的方法。现场听众还围绕如何建设低碳社区、如何从细节打造低碳生活等主题,与主讲嘉宾热烈互动。

  一位刚退休的老者兴奋地告诉记者,以往工作忙碌,很少深入了解环境知识,如今参加了这个讲座,学到了真知识,他要将这些向社区居民传播,当好教员,做好城市主人翁,共同建设好生态宜居的国际化大都市。

  一位参与活动的小区居委会书记老李深有感触地表示,活动让他收获很多。一是了解了上海环保部门是尽心尽力在为上海的生态环境改善努力拼搏;二是感觉到环保不是环保局一家的事,而要全体市民共同努力,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人人争做环保达人。

  市民疑虑 1 监测数据准不准?

  释惑方法 开放监测中心

  展示精密仪器

  上海市的环境监测水平高不高、监测数据准不准,市民或多或少抱有疑虑。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日前敞开大门,让市民近距离观察精密、昂贵、罕见的仪器,看看它们是如何运行,确保监测数据精确的。

  监测中心有一台能称出指纹重量的天平——全国只有两台,其价格超过200万元。它的任务是称出研究者通过一种特殊滤膜从空气中拦截的PM2.5等微粒。操作天平的机械臂根据程序从架子上取下样品,放入天平,每个样品称3次,取平均值。之所以要用机械臂,是因为人的因素会极大地影响其精度。“按下一个指纹,就会留下大约10微克皮脂,是这台天平最小感应重量,也就是千万分之一克的100倍。”实验室负责人说。为了保证它的正常工作,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还特意在地下为它打造了一间恒温、恒湿、宁静无振动实验室。

  不过,这台天平并非监测中心内最昂贵的仪器。在一间不起眼的实验室里,摆着一台看似打印机的设备——飞行质谱仪,价格超过400万元,可用于分析出空气中所含物质的化学成分。

  在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市民们还参观了不少平日里难得一见的仪器。例如,用来盛放全市空气样品的金属罐。取样前,它们被抽成真空,然后在取样点打开阀门,让空气进入。回到实验室,罐中的空气在被冷却成液体后,注入分析仪器,完成成分解析。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主任魏化军介绍说,“十二五”期间,中心能力建设专项投入总额超过1亿元,现在已能监测空气、水、土壤、噪声等九大类物质的600多个参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每年,这里为全市提供上千万条各类监测数据,为政府全面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开展环境治理提供了可靠依据。

  听着详尽的介绍,市民代表连声称赞:环保部门舍得花钱,装了这么多先进仪器,确保监测数据的绝对准确,实在是相当给力。

  市民疑虑 2 河道水质好不好?

  释惑方法 开放网上报名

  邀君实测发布

  参与的过程就是受教育的过程。“我原本以为这条河的水质已经改善很多了,没想到检测的结果还是不好,有点担心。”从小在浦东张家浜附近长大的余先生日前看到专业技术人员对张家浜水质的现场检测结果,有些失望。

  在他看来,经过当地政府10多年的整治,这条河已从原先的严重黑臭到现在基本没有臭味,没想到水质还是不理想。

  余先生是这几天通过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网站报名申请参加免费检测水样的市民之一。

  最近,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担起教育基地的职责,为市民提供水样免费检测服务,并邀请市民代表参观监测中心实验室。自5月28日接受市民网上报名以来,已有数十位市民报名参加。他们要求检测的水样,有的取自水源地、公园休闲区河道、校园景观河,也有的取自工业区附近、人口密集地周围的黑臭河道。

  “我们以及各区县站会邀请报名市民共同到其申请检测的河道进行采样,并进行现场和实验室检测,同时在网上公布所有检测数据。”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对于这次报名的市民,他们还将继续保持联系,并每年跟踪相关河道水质的变化情况。其中若涉及河道整治问题,将协调水务部门和当地政府,共同治理。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水环境所高级工程师陈小华对参与水质监测的市民代表提出的疑问进行解释,目前存在的河道氨氮总磷超标严重等问题,主要缘于农业施肥、畜禽养殖、生活污水等。特别是下暴雨时,很多污染物集中进入河道,造成污染。

  余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们小区附近就有一条小河,小区居民普遍关心河道水质。通过参与监测活动,感觉责任重大,治理河道不仅是政府的责任,居民也义不容辞,不要让日常生活用水污染河道。他回小区后,要将了解到的知识告诉居民,倡导他们规范自己的行为,共同维护河道水质,让河道水清岸洁。

上一篇:【最贴心盘点】“四大家族”地下污水处理厂全汇总

下一篇:中国近半数污泥未无害化处理 行业投资完成率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