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国内资讯 > 2014水业形势大扫描

2014水业形势大扫描

2014-04-23 09:49 分类:国内资讯 来源:中国水网

作为水业最专业的年度峰会与水业市场化改革的第一道场,“2014(第十二届)水业战略论坛”已于3月29日圆满落幕。本届论坛以“把握主脉,迎接变革,修炼内核”为主题,多维度解读政策环境、全面把握行业发展脉络、详细梳理行业发展态势及商业模式,从更深层面展示企业家精神和企业的深度修炼,与会嘉宾的真知灼见给业界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与启发。
政策解读,把握行业主脉
赵英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国家环保部污防司司长赵英民表示,未来将把环保设施是否能够连续稳定运行、有效满足环保要求纳入监管范畴,重点查处建而不用,时开时停等逃避监管的行为。另外,还将实施政府和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实时公布环境质量自动监测数据,公布企业污染物排放信息,以公开推动监督,以监督推动治理。
此外,赵英民介绍,今后将理顺资源环境价格,适时提高排污收费标准,对废水中重金属、石油类、持久性有机物等因子开征排污费,将污泥处理处置成本纳入污水处理费。同时完善税收信贷政策,对不符合节水、环保要求的产品取消出口退税,依法对从事水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购置水污染防治专用设备的企业给予税收等方面的优惠,保障环保企业能够真正做到良性运营。
熊跃辉:环保产业的未来有机遇、有空间、有保障
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司长熊跃辉指出,纵观我国环保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不缺技术缺责任、不缺投资缺机制、不缺标准缺执行。未来,环保产业有机遇、有空间、有保障:在环保问题上,还有很多历史欠账待还,也有更多的新问题浮现,危机孕育着转机,我国环保市场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在标准引领着市场上,要通过更加严格的标准淘汰落后产能,助力先进产能的发展;要强化执法、责任到位。
程晓冰:水生态建设“部长挂帅 严字当头”
水利部水资源司巡视员程晓冰表示,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核心组成,水利部把水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当前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高规格的领导班子带领下,水利部印发了指导性文件,组织编制了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方案、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等工作和技术文件,并批准济南为第一个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考核工作组由水利部等十部门组成,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对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落实水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行考核。
剖析现象,迎接时代变革
傅涛:中国水业重回战略合作时代
中国水网总编、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保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傅涛表示,水务市场经过了“春秋时代”、“战国时代”,现在,重回战略合作的时代。随着环保要求越来越高,企业承担的风险也加大,环保服务要求的提高呼吁专业化的分工,这种分工必然催生产业之间的合作。服务综合化的时代会有很多细分公司形成战略合作的关系,水务行业应该是以战略合作为主线的市场。现在水务市场上的合作不仅仅是项目合作,更是企业合作,是在产业链上进行的深入合作,行业也因此从项目时代进入公司时代。企业并购和合作的重心也不再是项目,而是公司间并购和企业间的战略合作。
一张地图绘制登顶路线
傅涛认为中国水业正进入以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驱动的深层次变革期,环保产业正处于修炼自身的阶段。他在现场向大家展示了一幅未来五年的中国水业战略地图。
傅涛分析预测了未来中国水业一百零八将(上市公司)可能的出处。在他看来,五年后水务领域将有108家上市公司。这108家企业将发挥各自优势,分别主打“资产”、“地域”和“细分领域”的特色,以不同的战略路线登上中国水业“巅峰”。他希望这样一张产业地图能描绘五年后中国水业市场的产业格局,树立产业发展目标,并为企业认知所处位置、发展途径提供参考。
代维昭:水业资本市场外热内冷温差大
中国水网高级合伙人代维昭在“2014(第十二届)水业战略论坛”上分析,环境产业在政策层面上非常热,但在资本市场遇冷。2013年我国环保节能行业共披露融资案例29起,融资总额为3.42亿美元,数量和金额同比分别下降29.3%以及37.8%,创下近五年新低。他表示,环保产业拥有自己的产业特性,并非是一个暴利行业,在这种认知差异情况下,环保产业不可盲目迎合资本市场,应遵循环保行业的自身使命和商业道德,为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
徐向东:水务系统公私合作四大趋势
北京市资略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合伙人律师徐向东指出,PPP模式将成为城镇化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水务系统的公私合作有四个方面的发展趋势。第一、水务子系统的公私合作,已经不可避免的受到第三次公私合作PPP复杂母系统的影响;第二,水业子系统已经进入“互联”时代(战略合作时代),它不仅仅是互联网、智慧城市,也可以受到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第三,水业子系统采用PPP模式实施单独一个项目的机会越来越少,关联行业、外延拓展,综合解决方案商业交易模式将更具有竞争力;第四,政府、企业、公民三位一体架构将率先在水务系统形成。随着公益诉讼稳步推进,PPP模式将首先在水业试点,水业公司要谨慎合规,否则要付出巨大代价。水务公司或与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可能要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
刘正军:五大建议力促环境产业发展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唯一的一位环境企业家,湖南永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正军在2014年“两会”上就“大部制”改革、推进雾霾治理、完善环境工程认证管理提交了三份人大提案。他强调,要改革环境考核标准,强调效果考核,应实实在在的考核治污效果;其次,要明确企业责任完善环境立法。在环境保护法的修改中,要明确环保公司的责任,这将推动整个环保产业地位、作用的巨大提升;第三,设立超级环保基金,创新环保资金投入;第四,要强化环保执法,开展巨大市场空间;最后,要成立国家层面的环境问题治理领导小组,实现全国环境治理的联防联控。
曲久辉:污水概念厂需突破三大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曲久辉介绍,核心技术是跟与概念厂的基本理念联在一起的,即实现能量自给、资源回收和水质保障。污水概念厂需突破三大技术:一是能量转化技术。其中一个核心问题是碳源问题,实现在有适度外源有机废物协同处理的情况下,做到零能耗;二是资源回收技术。除水资源循环利用外,污水处理过程还可实现有机质及磷等资源的循环利用,氮的回收是难点;三是水质保障技术。若是要建成社区友好的污水处理厂,还需要考虑水质毒性问题。需开展两个工作,一是如何做到在线监测和预警水质毒性,二是在现有工艺基础上如何保证排水水质没有毒性。
研究案例,追踪市场热点
中国水企大踏步地“走出去”
邢厚媛:中国水务企业走出去 紧迫且可行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邢厚媛指出,中国水务企业“走出去”已经是一种战略层面的选择,扩大和深化水务企业参与国际水务合作具有强烈的紧迫性。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截止到2013年末,水务对外直接投资存量7748万美元,规模尚不大。但邢厚媛认为,值得高兴的是,并购和参股成为水务对外投资的新方式。
辛修明:要提高国际工程项目的风险意识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助理、工程部主任辛修明指出,中国水务企业“走出去”仍存一定的风险,体现在外部市场环境出现瓶颈及企业自身发展能力欠缺两个方面。提醒那些想要“走出去”的水务企业,要提高国际工程项目的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高度重视加强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外部市场环境瓶颈主要体现在:劳动力比较优势在逐渐丧失,面临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传统市场发展空间有限,自相竞争、低价竞争问题严重;市场保护、准入限制以及对中资企业歧视现象增加;各种不安全因素与风险增多等方面。
企业自身发展能力欠缺主要体现在:工程设计咨询业务发展依然滞后;以现汇项目为主,过度依赖国内信贷资金;缺乏国外大型EPC项目的管理经验和运作能力;属地化经营水平不高等方面。
周庆:环保企业“走出去”要形成生态族群
中国通用咨询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庆表示,中国水务行业“走出去”不能单打独斗,要形成生态族群,才能在世界的舞台上打造中国的水务品牌。所谓“生态族群”,就是希望通过汇集整个水务产业链上所有的公司,包括设计研发、生产工程、投资等相关企业,以及和走出去相应配套的行业协会、研究机构、金融机构等汇集在一起,组成一个比产业联盟更紧密的组合,形成合力,进行优势互补,真正实施走出去一体化的战略。
赵军:中国企业 “走出去”如何扫清路障?
中国机械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CMC)副总裁赵军称,中国企业如何顺利“走出去”关键在于两点:一是传统思维定式和行为方式必须改变和更新;二是对于国内外市场的差异化要有充分的认识和对策。赵军建议,在进入不熟悉的市场之前,首先应聘请世界知名咨询顾问公司对其目标市场进行综合市场调查,再对其法律,税务,劳工等方面进行专项市场调查。在看准目标后,组成专门的项目投标团队进行投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聘请当地同行业技术咨询公司,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还要聘请当地有深厚政治背景的代理公司作为项目代理,提供所需的政治及组织保障。
桑德集团:国际市场看上去很美
桑德集团有限公司国际事业部总经理魏娓介绍,桑德对EPC和BOT项目投资的市场主要考虑非洲、中东、拉美和东南亚的国家。但她认为,政治因素是水务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不能绕开的一个问题。东南亚国家的政局多变复杂,政权的更迭和领导人的更换等政治原因都会直接影响“走出去”的进程。
优秀企业拟打造平台组织
中节能:以开放平台打造“中国好声音”
在2014(第十二届)水业战略论坛上,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余红辉认为,我国水处理市场产业集中度低,使每一个企业都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怎样提高产业集中度,是最需破解的难题之一。中节能希望能够协同行业中的优秀分子,联合行业精英共同打造环保好声音的平台。中节能大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清介绍,去年中节能大地参与发起的中国污染场地修复工程技术中心联合会(E3)也是一个平台,希望借助该平台,联合众多企业真正以技术为本,共同将土壤修复行业做起来。余红辉介绍,近年来,不少国内企业也纷纷上门要求合作。拿到订单的中节能有计划整合国内环保产业资源和先进技术力量,进行技术联盟和产业联合。
余红辉举例,中节能六合天融是节能集团专业从事烟气监测、烟气净化、重金属治理二级子公司。该公司是中节能并购而来的,并购3年来,公司收入从1亿元增长到26亿元,公司价值和销售收入都有了很大增值。“混合经济能够把央企的价值和民营价值转化出来。有这样成功的案例,使得我们更加有信心在市场当中团结一批优秀企业共同做环保方面的事情。”
重建伦理,共修产业内核
E20总裁报告会 告诉你登顶的秘密
著名经济学家、著名商业伦理学者、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保产业研究中心特别顾问赵晓表示,我国正面临人口、出口和楼市这三大红利的逐渐消失,这些过去支撑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因素都在发生改变。与此同时,伴随而来日益上升的三个高成本,即高政务成本、高金融成本和高土地成本,更有经济结构性风险、周期性风险和制度性风险三大风险兵临城下。
但是另一方面,三个“继续”利好环保产业:城市化继续向前、产业结构继续升级、中国经济继续增长的特征将给环保产业带来利好。城镇化建设催生出的市场容量不容忽视,产业结构继续升级将释放强大的改革动力,经济继续增长为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支撑。环保产业与国家一道正经历着变革,变革的过程就是修炼的过程,“修炼与改革是登顶的唯一途径。”赵晓总结。
环境产业潜规则严重 应建行业新伦理
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管委会主任朱旭峰直言,环境产业充斥着潜规则,乱象源于产业没有形成规范的、公正的、法规健全的市场体系。
傅涛表示,在新时代下,环境产业到了建立属于自己的的价值观、商业伦理、商业规则的时候。他认为,道德在某种情况下是有价值的,会附加于企业价值、行业价值上。
博天环境总裁赵立军称,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对道德、品质的追求,是无法走远的。
余红辉:大国治水需要顶层设计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余红辉代表行业中坚发布倡议书,认为:面对历史欠账,不指责,不抱怨,沉下心来,开始还债。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代,我们就要肩负起这个责任;面对社会公众:联手搭建一个心灵的平台,交流,让老百姓了解水务,了解水价,了解治污,欢迎监督,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与千家万户真诚互动;面对产业自身:进行系统的产业规划和政策研究,和政府一起努力。探索先进的商业模式,致力于技术创新;组建好的交易平台,有完善的交易制度,公平竞争,让好技术,都能发挥作用。成立真正的产业基金,让资金落到实处,让合同环境服务落到实处。在产业内部,推动商业伦理建设,批评和自我批评。他认为,简单的表象批判和道德谴责并不能解决问题。大国治水,需要顶层设计。
对话总裁,汇聚企业智慧
趋势
李竞一:地方水企改制需要自驱力强的管理团队
上海济邦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竞一分析,很多地方水企确实都有改制需求,他们想去做资产的整合、引入战略投资,进而在全国布局等,这些最初偏居一隅的地方水企其改制思路大多都具有相似性。他认为,一些游离在第一轮市场化浪潮之外的地方国有水务企业(自来水公司、排水公司、水务投资公司等),持有优质的水务资产,需要追求一种新的发展。他们要做的一是建设、运营的职责转变,为投资管理业务;二要脱离政府的庇佑、财政上要断奶,接受社会化改造。
张虹海:企业应关注的三个趋势
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虹海认为,现阶段环保产业有几个趋势:一是以前是做一个点,现在是一个流域一个流域地做,综合治理是趋势;二是中国的水源不够,再生水越来越受重视,但现在一些水源,包括南水北调成本都很高。这意味着企业对科研投入要加大,北控水务跟清华合作建立了再生水工程中心;三是城镇化是中国下一步经济发展的重点,尤其是中小城镇甚至包括村庄将是重点要关注的。
定位
抢占产业高地,六总裁对话水业未来格局
北控水务张虹海:与资本市场合作
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虹海介绍,到去年为止,北控市值已经突破了400亿港币,高的时候接近500亿,去年营业收入64亿港币。张虹海认为,走到资本市场融资,是北控高速发展的一个经验。在未来五年,将有越来越多的环保公司与资本市场合作,对企业发展有很大帮助。
桑德集团文一波:要么瘦身,要么强壮
对于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桑德集团总裁文一波认为基本上会有两类企业,一类是大的平台公司,另外一类是垂直公司。平台公司有很强的技术推广能力、政策影响力、市场化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在每个垂直领域会有不超过十家公司。在这个过程中间,企业可以找好自己的定位,要么瘦身,要么做得更强壮一些。
首创股份郭鹏:综合能力是必须的
如果想成为一个领先行业的公司,能力必须是综合的,而不是单纯某一个领域的突出。“首创今天到了一个要构建综合能力,然后再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阶段。”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鹏如是表达。
创业环保林文波: 以技术为先导
在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文波看来,细分行业将有更多的机会。创业环保把战略思路调整技术为先导,其他方面多元化发展。目前,创业环保有几十项专利和一些发明,在污水处理领域收到了一定效益。
中法水务范晓军:技术+管理+资金+诚信
“中法水务在中国的战略三十年前就已经定型。”中法水务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范晓军表示,中国市场一直处在变化中,中法水务在中国的发展模式是“技术+管理+资金+诚信”。
国中水务朱勇军:市场机会在农村
国中水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勇军有两个判断:一是坚信科技引导行业的未来;二是中国水务市场未来五到十年市场机会在农村。因此,国中水务未来将以农村市场为目标,迎接新的大有作为的时代机遇。
总裁对话:细分领域企业最富活力 市场占比将达60%
碧水源戴日成:公司不怕小怕不专
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戴日成称,碧水源在起步阶段就专注于膜技术,坚持研发创新,经过十多年的磨练具备了自己的核心技术与产品,在市场自然也占据了一席之地。对于目前行业内的小型公司,专注与专业是做强的必要条件。“公司不怕小,就怕不专。能做专了,就可以做强。”
赛诺水务吴红梅:技术是资本追逐的核心砝码
北京赛诺水务科技有限公司得到国际著名投资公司美国KPCP、法国里昂证券和香港证券资本的青睐,董事长吴红梅介绍,资本的信心源于赛诺的技术。她确信,膜技术将是21世纪水处理的核心技术,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目前赛诺在全球成立了清华赛诺膜技术研究中心等三大研究基地。
无锡国联蒋志坚:不差钱差技术,必须跨界合作
无锡国联环保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志坚称,企业不差钱,差好的技术。无锡国联坚持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不断提高与创新,目前已形成了从源头到终端的完成技术链与产业链。蒋志坚还大力呼吁合作,不仅是行业内的合作,更提倡跨行业、跨学科合作。他认为,善于把不同资源、优势、技术进行整合的团队,才能在市场经济大浪淘沙中立足壮大。
中持水务张翼飞:专注于解决中小城市水环境问题
中持(北京)水务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翼飞认为,未来十年将是中国环境创业的黄金十年。他介绍,中持水务就是一个创业型的企业,通过四年专注于解决中小城市水环境问题的发展,目前达到一百万吨的经营规模。他认为,企业最基本的商业道德重于一切,商业道德表现出来的是模式、资本、团队、服务等企业的核心要素。
重庆康达王立彤:目标锁定全国及海外,共赢替代博弈
重庆康达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王立彤认为,责任是一个环保企业做好做强的原动力。来自西南的康达环保目前在人才、资金、技术、业绩等方面都集聚了强大优势,更将未来目标锁定全国及海外。共赢的理念在市场中可贵且必需,将经验、模式、技术等效益与政府、社会共享,上下游通过合作实现共赢,才更有机会做大做强。
供水企业的责任与转型
4总裁热议:供水企业的“变”与“不变”
广州市自来水王建平:社会责任是首位
广州市自来水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王建平认为,供水企业的基本职责是代表政府为公众提供服务。作为国有大型供水企业,广州市自来水公司十余年来一直围绕四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构建供水体系,保证供水安全;二是对水质进行全过程监控;三是加强用户沟通,做好供水服务;四是将经营状况向社会公开,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王建平介绍,广州市自来水公司借势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提出打造“智能供水”的经营理念,利用智能终端平台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更人性化的服务,以提升企业内生性成长空间。
珠海水务李东义:社会沟通建立在公众知情的基础之上
珠海水务集团董事长李东义认为,供水企业的社会沟通是建立在公众知情的基础之上。“集团每年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白皮书》,是将企业的经营情况、水质情况、水源管理情况、重大供水工程建设情况、用户对供水服务满意度的情况以及供水服务成本变化情况等向社会公布,与公众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平台。”他表示,珠海水务集团的转型是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合资、合作等方式来实现,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及建立良好的机制,为企业带来效益。
江南水务龚国贤:社会责任的五个维度
江苏江南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国有控股上市企业,董事长龚国贤将供水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了五个维度:政府、用户、社会、员工和投资者。他表示,做好供水服务,是对政府负责;降低消耗、承担环境责任,是对社会负责;提供优质水,是对用户负责;让员工在企业里获得成长,是对员工负责;以良好的业绩回报广大的投资者,是对投资者负责。
济南水务刘军:以水生态文明建设为发展目标
济南水务集团副总经理刘军强调,水是生命之源,供水是城市的发展之基,“城市要发展,供水必先行”。2014年水利部启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济南市是第一个试点城市,为此,济南水务集团的发展目标已从提供优质的供水服务提升至满足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需求的新高度。

上一篇:辽宁在渤海划定生态红线

下一篇:山西污水治理工程 有的成了摆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