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国内资讯 > 石井河治理13年 水质仍为劣五类

石井河治理13年 水质仍为劣五类

2013-11-07 10:11 分类:国内资讯 来源:南方日报

广州市水务局官网日前挂出石井河流域水质保护规划项目公开招标采购,该局拟出资160.5万元委托机构对石井河流域进行全面污染排查,中标单位将对包括石井河流域水系概况、水系整治情况、污染源情况、排污口情况及水质现状情况等进行调查评价,并提出污染物控制与削减方案、水质保护措施研究。
梳理重点污染源分布情况
造成石井河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上月底的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会议的分组讨论上,市水务局坦言,由于石井河位于白云区北部人口密集区域,该河涌成为排污河道,每天都有10万吨污水排入石井河。
记者注意到,本次规划项目将着力针对石井河流域的重点污染源,如工业污染源和城镇生活污染源,农业面源污染源以及禽畜养殖污染源、降雨产汇流非点源污染等进行调研。
其中,工业污染源的调查内容包括污染源名称、类型和位置、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生产工艺、水处理工艺、废水和主要污染物产生量、废水和主要污染物外排量、排放规律、排放方式和排放去向。针对生活污染源、农业面源污染源和禽畜养殖污染源的调查内容则包括污水排放量、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排放规律、排放方式和排放去向。
招标书中显示,项目将依据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以已有相关规划为基础,摸查流域内污染源排放与入河特征,计算石井河干支流30条河涌的纳污能力,建立石井河干支流30条河涌水动力及水质模型模型,构建石井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数据库,科学制定水质保护规划方案,确保水功能区划水质目标的实现。
同时,将利用模型对石井河流域的浅层渠箱建设及其调度运行进行优化,力争将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的范围之内,使纳污总量红线落地。
石井河治理十余年 水质仍为劣五类
《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2013-2020年)》对全省新一轮水环境整治工作进行重要部署,要求2015年底,珠三角基本消除劣五类水体,2020年底,全省基本消除劣五类水体。全省从2013年起系统推进污染严重河段和城镇河涌环境综合整治,其中,广州市重点对东濠涌、海珠涌、石井河等40条重污染河涌进行综合整治,合计321.3公里。
记者从标书中了解到,广州从2000年开始治理石井河,石井河、新市涌干流及部分支涌基本完成堤防整治,其余河涌均未进行堤岸整治,由于之前主要侧重堤岸建设,从2000年至2008年投入1.8亿元的治理效果并不明显。
从2008年底以来的新一轮石井河治水投入达到5亿多元,把截污摆在最重要的位置,石井河排水体制以合流制为主,目前已完成石井河、新市涌干流及相关28条支涌截污工程。其中3条支涌完全截污,另外25条支涌由于施工条件不允许,通过设置引水口、截污闸、堰等临时设施进行部分截污或有任何截污措施。
为了改善石井河水质,2006年以来,石井河流域启动了河涌引水补水工程,即西航道引水工程、流溪河左干渠引水工程及江高石井污水处理厂尾水补水工程,其中西航道引水工程向石井河补水12立方米/秒。
石井河流域采取了堤岸建设、流域系统修建、引水补水以及截污工程四项措施后,石井河水质已初步改善,生态开始得到修复,初步达到“不黑不臭”的效果。
然而,目前石井河流域内水体污染严重,现状水质仍为劣五类,虽然已启动石井河截污干渠工程方案设计,如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将难以实现2015年消除劣五类水质的目标。由此,石井河流域水质保护规划项目应运而生。

上一篇:重金属污染“覆水难收”

下一篇:我国最大城市内湖水体已不适合饮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