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国内资讯 > 海口十年治污无改变 临水而居有点烦

海口十年治污无改变 临水而居有点烦

2013-07-29 10:13 分类:国内资讯 来源::人民日报

海口十几年来一直在治理内湖污染,但水体改善不明显。一方面是污水处理设施跟不上城市扩张和人口增长的速度;另一方面,目前的水污染还未严重影响居民健康。工业污染小,台风降雨有自然清污功能,危机看似不够急迫。
但水体治理缺少总体规划,城市水体互通受到破坏,专家指出,如果不能把治理规划放到决策前端,目前还能治理的内湖污染有可能变成屡治不好的牛皮癣。
夏日炎炎,湖边本是消暑纳凉的好去处。然而,对很多海口市民而言,临水而居却要忍受无法驱散的臭味。
在紧邻白沙河的海口市人民医院5号楼,打开窗户后,随风飘来阵阵腥臭。臭气来自河里墨绿色的淤泥。这些淤泥几乎占据大半个河道,堆积成一个个小水坑,在烈日暴晒下发出令人作呕的气味。美舍河、金牛湖、大同沟……这些从海口中心城区穿行而过的河流水质状况堪忧,部分河段水体发黑发臭,或漂着大面积的水浮莲。
经过十几年的治污,海口内湖水质为什么仍难有实质性的好转?记者走访了部分市民、主管部门和环保专家。
居民感受
“湖臭”“河臭”令人作呕
污染源头
不良生活习惯危害日显
60多岁的曾先生家住海口市美兰区群上村。每天晨起,他喜欢沿着美舍河跑步。然而,河边居民跑步时不敢靠河道太近,尤其在天热时。
“前段日子,为了防台风洪涝,河水被放干后,太阳一晒,气味更加难闻。”曾先生晨练的这一段美舍河,水体呈灰绿色,经橡胶坝拦截后的河水泛起了成片浑浊的黄色泡沫,上面漂着枯叶、塑料袋、饮料瓶等。看着污染严重的美舍河,从小在河边长大的曾先生不禁怀念从前下河游泳摸鱼的日子。
在海口市金垦路的一个洗车场内,店主向记者抱怨他每天在金牛岭公园晨练时不得不忍受“湖臭”。与此同时,混杂着泥沙、清洗剂的洗车废水正源源不断地从他的洗车场排入马路边的雨水管道,流向内湖。记者问洗车场是否有排污许可时,店主立即改口说自己只是替朋友看店。
一方面,市民希望享受良好的城市环境。另一方面,不良的生活习惯正危害着日渐脆弱的内湖水生态。近年来,海口市区机动车保有量以年均18%的速度增长,洗车场遍布海口的大街小巷,但很多都没有排污设施,污水大多直排雨水管道。此外,在夜市大排档或路边小餐馆里,污水横流的现象也很普遍。不少家庭的生活污水,也顺着阳台的雨水管道进入内湖。 
“流水不腐的道理谁都懂,但很多人为了多占一分土地连河道也不放过。”曾先生说,河道上一度挤满了高矮不一的房屋,甚至阻断了上游的来水。后来政府拆除这些违章建筑,并在部分河段建起了隔离绿化带。尽管现在美舍河的水看起来好多了,但他们仍不敢吃河里的鱼,更不可能下河游泳。
“一场台风过来,海口的河流短,哗啦哗啦全洗了,奔流入海。”在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岳平看来,这样的天然优势让很多人忽视了海口水环境面临的风险与压力。虽然工业污染的困扰较小,但城市扩张与人口剧增产生了大量的生活污水,成为内湖污染的主要来源。
“像龙昆沟、大同沟这样的排洪沟,不下雨时就是死水一潭。下雨时,泥沙、垃圾等面源污染物被雨水带进河沟,再怎么清洗也干净不了。”岳平说。
政府治理
努力十几年,水质变化不明显
管理难点
管网滞后,生活污水仅80%截流
十几年来,海口一直在为内湖治污努力。不过真正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治污,是2009年12月针对中心城区开始的水环境综合整治。该项目计划投资约5亿元,实施市中心区水网动力工程、美舍河引水干渠工程、金牛湖净化工程、水环境面源污染治理等6项工程。
经过近4年治理,水体的气味和观感有了一些改善,但是水质并没有彻底变好。海口市水务局提供的水质监测数据显示,美舍河总磷数下降45%,氨氮下降52%,溶解氧提升了16%;东湖、西湖溶解氧数值提升明显,但水质变化不明显;大同沟、龙昆沟水质污染指标明显下降,但是氨氮、总磷仍处于劣Ⅴ类水质标准。
对于海口内湖污染久治不愈的现状,海口市水务局副局长程守学认为,海口治水起步较晚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城市要治水,首先要完善污水处理设施。海口1999年才建成第一座污水处理厂,直到2009年全市污水处理的基本框架才完成”。
岳平表示,相比全国其他“水城”,海口的内湖污染并不算严重,对居民的健康尚不构成危害,主要是影响城市景观和生活品质。“但作为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中心城市,海口的水质标准不应该这么低。”
据了解,海口市区的生活污水仅实现80%截流,老城区基本上雨污合流。排水管网滞后,雨、污管道不分,管径偏小无法满足排水需求,导致很多生活污水流进城市内湖。目前,海口市政排水设施总长度约940公里,其中雨水管道约为511公里,污水管道约为338公里,合流管道约91公里。这对于一个拥有200多万常住人口的旅游城市而言,远远不够。
“海口内湖治污主要是截流、清淤和补水,其中难度最大就是截流。”程守学介绍,除了排污管道和雨水管道,城市的地底下还铺有供电、燃气、自来水等管线,错综复杂。改造排水管网协调起来有诸多困难。
如果说老城区因人口、建筑密集难以撬开地面进行排水管网改造的话,那么新城区排水管网铺设不到位则令人费解。以海口的南渡江以东地区为例,近年来住宅小区、企事业单位办公楼等陆续拔地而起,可令人惊讶的是这片区域还没有铺设排污管网。岳平认为,基础设施建设是百年大计,必须和城市发展同步,甚至要优先于城市发展。“排水管网的建设投入通常是污水处理厂的10倍以上。如果没有管网,污水处理厂只能成为晒太阳工程”。
深层原因
未把环境保护纳入决策的前端
专家支招
须完善设施,让城市水系互通
“规划规划,墙上挂挂。”一位资深环保专家指出,海口内湖治污之难,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城市发展缺乏科学规划,没有真正把环境保护纳入综合决策的前端,只是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作为行政审批需要的程序化工作。
岳平也认同科学规划对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没有来水不可能形成河沟,千百年来形成的海岸线、地貌有其内在的自然规律。记得我1988年刚到海口时还能看到这座城市的地形起伏,河沟是相通的。后来很多地方都被人为整平了,河流成了排洪沟,城市水系互通越来越差。”岳平说,很多城市都遭遇内湖污染、内涝等日益严重的水问题,究其根本在于“不尊重自然规律、地面过度硬化、不注重基础设施建设”。
“今天填这块没问题,明天填那块没问题,但是加起来就是问题。不是不能填海造地,但必须经过全面规划、对整片区域的改造进行科学论证后才能实施。”岳平说。
几位环保专家一致表示,海口内湖治污的关键是想办法让死水活起来。除了从沙坡水库、南渡江等引活水入河沟,不断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外,程守学建议,还要通过人工方式恢复水生态。“目前龙昆沟、大同沟等内河的河道变窄且处于封闭状态,两边都是沟墙,动植物难以繁衍生长,已丧失自净能力。因此,要对水生态体系进行研究,适当放入一些能降低氨氮、磷含量的水生植物及鱼类”。
此外,海口目前正着手进行城市水体的规划控制,划定水生态保护区域的蓝线,缩小面源污染范围。
岳平提醒,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新型城市建设应以此为戒,尽可能保持城市原有的地形风貌,保持城市景观水体的联通状态。他认为改善城市水生态更要从细节入手。比如,海口的很多绿地修得比马路高,雨水不但无法被绿地的植被和土壤吸附、净化,反而带着泥沙流出路面并进入雨水管道,成为内湖淤泥的主要来源。

上一篇:浙江德清禹越镇打响治水治污第一枪

下一篇:武汉细化重点湖泊截污责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