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国内资讯 > 大连石化事故油罐处检修期 水质尚未受污染

大连石化事故油罐处检修期 水质尚未受污染

2013-06-04 09:46 分类:国内资讯 来源:中国经济网

综合消息2日14时20分许,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发生油渣罐爆炸事故,造成2人失踪,2人重伤。来自医院方面的消息说,受伤的2人生命垂危。记者在救火现场看到,经过300多名消防官兵的奋力扑救,两小时后大火被扑灭。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回放

事故“大户”拥有荣誉史

中石油官网显示,该公司于6月1日始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

在当地一些居民的记忆中,大连石化经常发生事故,周边经常受到影响。

据记载,大连石化的前身由日本人于1933年设立,是中国最早的炼油企业,在中国炼油史上连续创造了多个“第一”的成绩。2008年,其年加工1000万吨含硫油改造项目竣工后,年炼油能力由原来的1050万吨上升为2050万吨,成为我国最大炼油企业之一。当年曾实现首次开工连续运行3年不检修的长周期运行纪录,还获得过中石油集团“开得起、稳得住”的评价。

去年,大连石化以172.4亿元纳税额获得2012年度辽宁省纳税百强企业排行榜第一名。这是大连石化连续四年蝉联第一名。

4年连发6起事故

大连石化事故频仍早已被大家熟悉,4年中连发6起事故,国务院曾开出78人问责的大单。但就是这样也没能阻止住事故的发生。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2010年7月16日,大连中石油输油管道发生爆炸,造成大面积海上污染,直接经济损失超2.2亿。随后,大连石化又分别发生“10·24”火灾和“12·15”火灾。其中,“10·24”火灾与“7·16”火灾发生在同一个油罐——103号油罐;“12·15”火灾离103号油罐约80米,火灾中有3人遇难。2011年,大连石化分公司又发生“7·16”、“8·29”两起火灾和爆炸火灾事故,地点仍然与油罐有关。起火的罐区,是已停产一年多的储存重油等残渣油料的地方,由中石油一家建设公司在检修,原计划下半年重新投产。当时有4个人在现场工作,突然一个空罐发生闪爆,引发了另一个储罐着火。

2011年8月底,在13个月内发生4次火灾事故之后,担任大连石化公司总经理一职近10年的蒋凡被免职,另有34名责任人获得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对于为何频发火灾,大连市委宣传部一副部长称不好解答。

3问

1安全隐患排查为何屡屡失效?

舆论对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发生爆炸事故,反应强烈,主要原因便是中石油在大连屡出事故。

记者获悉,大连石化公司屡出爆炸事故后,也采取了不少安全生产措施。公开资料显示,就在两个多月前,该公司在储运车间安装了远程监控摄像头,“24小时对罐区进行实时监控”,并“实现了封闭管理”,为“罐区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此次爆炸事故至少说明,摄像头的监控,并不是那么有效。

并不那么有效的,还有该公司的隐患排查。2011年9月27日之后,该公司开展了百日安全大检查、隐患大排查的活动。时隔一年多后,该公司再次发生油罐爆炸事故。2追责之后事故为何仍屡次发生?

除今年发生的爆炸事故外,上述所列的诸多事故的大多责任人都被追责。2011年11月24日,国务院认定包括2010年“7·16”事故等在内的4起事故均为责任事故,并给予64名事故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另有14人被追究刑责。

2010年“7·16”爆炸漏油事故发生后,被追究刑责的14人,多是中石油在大连分公司的下属公司负责人。中石油上层领导则多受党纪、政纪处分,如中石油的董事长、党组书记蒋洁敏获警告处分;时任中石油副总经理、党组成员的李新华、廖永远受记过处分;时任中石油股份公司副总裁刘宏斌、中石油股份公司安全总监贺荣芳行政记大过处分。受党纪、政纪处分的共有29人。

此后又有3起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又有35名责任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暂无人被追刑责。

上述事实表明,中央对中石化在大连所属公司责任人的追责力度不可谓不大。但分析这些案例,2010年“7·16”事故发生之后,有关部门作出的最终处理结果往往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领导“记过”,普通工作人员撤职,而事故责任单位的人员被送进了监狱。

有分析认为,一些领导干部或国家工作人员,受到党纪、政纪处罚之后,可能逃过本该追究的刑事责任,问责变成“暂时受点委屈”。“追究政治责任,不能取代追究法律责任。”北京大学教授姜明安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

2010年9月《人民日报》的报道指出,我国问责制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一种“运动式的问责”,带有浓重的人治色彩。

2009年出台的《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是目前专门的问责文件,由中办、国办联合发布。“很难说这是一部法律。”北京大学教授姜明安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无论问责主体、问责对象、问责范围、问责程序,都很不规范。

3事故屡次发生央企为何不见行动?

尽管事故连连,大连石化仍在大连的经济发展中扮演支柱企业的角色。可查资料显示,中石油大连石化为中石油旗下的最大炼厂,2008年8月7日,其年炼油能力一举提升为2050万吨,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炼油基地。目前,虽然炼油能力被中石化的镇海炼化(2300万吨)超越,但大连石化仍然是中国第二大的炼油厂。

今年1月,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公司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1030亿元,成为大连市首个超千亿工业企业,全年实现应交税费172亿元,比上一年增加36亿元,连续四年位列辽宁省纳税榜首。大连市政府为此授予大连石化“超千亿企业”称号。时任大连市长的李万才称,大连石化公司为该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

大连市政府与中石油的暧昧关系在另一事件中得到呈现。2011年8月,大连的PX事件中,大连市政府承诺福佳大化PX项目立即停产并搬迁,随后在当年的11月,有媒体称,大连市政府收回了搬迁该PX项目的决定。一年之后,媒体报道称,该项目正在搬迁之中,但同时有该项目高管称,在一年的时间里,生产就从没停过。

有分析称,由于央企能给当地贡献惊人的GDP数字,地方在融资方面也不得不仰赖央企。地方政府对待央企态度暧昧。

同属炼油项目,在对待昆明的PX炼油项目建设上,当地有关部门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有观点认为,当前中央比较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央企如中石油的炼油企业成了环境违法行为或安全隐患的重灾区。面对民意,地方政府环保压力加大,不得不“强硬”以对,此外,经济转型已经摆在重要位置,部分央企透支劳动力、透支资源的发展模式,也让地方政府不得不重新审视与央企的合作关系。大连石化事故油罐处检修期 水质尚未受污染

据悉,爆炸的两个油罐,装有残留柴油。联系到2010年来发生的石油输油管道爆炸导致漏油事件、厂区起火、爆炸起火等事故,据不完全统计,中石油在大连可谓灾患不断:4年6起,其中在2010年发生3起,2011年发生2起,2013年1起。事故之后,虽有责任人被问责,企业也有所谓的安全大检查、隐患大排除等运动式的管理措施,但中石油在大连事故仍然频发,个中原因,值得追溯。

事故

像是下了场石油雨

昨天下午2时20分许,一声巨响再次震惊大连人。事发后两个小时,记者赶到石化公司门口,浓烟已经散尽,但仍能闻到刺鼻的气味。据目击者说,事故发生时,中石油大连石化公司内先是冒出滚滚黑烟,随后发生两次爆炸。“当时整个天空中全是黑烟,特别吓人。像是下了一场石油雨,地上到处都是黑点。”随后,数十辆消防车赶到现场,展开灭火。伤者被送往医院救治。截至下午4点,明火被扑灭。

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工人从厂区内撤出。一名厂区工人透露,爆炸的是两个10万吨级的油罐。由于火灾燃烧物的灰尘下落后,可能会伤害人体皮肤或染污衣物,无关人员被要求尽量远离,甘井子区和金州区的邻近居民已被要求关窗。

事故罐处于检修期

记者了解到,在出事油罐北侧约四十米位置存放着乙苯罐,如果火灾引起乙苯罐爆炸,那么后果将更为严重。据工人透露,当时很可能是施工时进行电焊切割引发火灾。但此种说法未经大连市政府方面证实。

昨天下午,大连市官方通报,火灾造成2人受伤,2人失踪。起火的是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位于甘井子区厂区内的一联合车间939号罐。该罐用于储存焦油等杂料,目前正处于检修期间。着火原因尚在调查中。

大连市应急部门的实时环境监测表明,二氧化硫、硫化氢、氮氧化物、氨气等均无超标,环境空气、水质无污染。

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信息,火情发生后,大连石化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灭火救援。大连市委书记唐军作出指示,市长李万才亲临现场,组织灭火工作,调动近百辆消防车,300余名消防官兵实施现场救援。

上一篇:黄埠排污口水质极差 去年仅两海龟上岸产卵

下一篇:引滦入津工程调查 河道严重污染水面漂死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