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国内资讯 > 攻克核污水难题 水业转型让技术决定

攻克核污水难题 水业转型让技术决定

2011-04-26 08:51 分类:国内资讯 来源:中国城镇水网

日本向大海排放核污染废水后,世界各国议论纷纷。由此引发的核污染废水处理问题更是引起了水处理行业的极大关注。之前,业界一直将传统污水处理作为行业使命,对核污染废水等新型污水处理领域涉猎甚少。日前,中国核污染废水处理技术获得重大突破,给百姓吃了颗定心丸。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4月14日的检测报告显示,将10克利用中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核污染废水处理新技术制作的新材料——催化生物陶颗粒,浸泡在含有12640贝克/升的放射性碘-131的核废水中20分钟,可以吸附固定高达99.97%的放射性物质碘-131。4月20日上午,河南省漯河市政府在郑州发布了这一消息。对此,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经福谦表示,这样高科技的项目由内陆中原和国内的科研团队大力协作完成,急国家之所急,并在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之际落户河南,在国家核安全利用及当前各国普遍关注的核泄漏及核污染废水的有效治理应用中大有作为,可喜可贺。

伴随着水处理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转型成为必然。传统的治污领域进入攻坚阶段,如何寻找突破口,解决新的水污染问题成为关键。此外,相关业内外代表分析称,未来,在治污设施运营、工业废水治理、重金属污染治理、污泥等相关领域,市场空间大,机会多,但与10年前的市场相比,这已经是并非仅凭胆识和资金就能进入的低端市场,专业门槛的大幅提高将使市场格局呈现新的面貌。因此,笔者认为,类似核污染废水处理这样的新型且十分专业的水处理领域,拥有了技术必将拥有行业未来的话语权。

相关第一代生物陶技术于2002年开始研制,2004年在美国夏威夷大学研制成功,并在美国投入工业水处理应用;第二代技术于2008年研制成功并获得中国专利;第三代生物陶技术用于空气净化,用于消除空气中的苯系物,由我国环境科学家董良杰在中国2010年发明,并于当年申请了发明专利。3月11日日本福岛核灾难发生以来,由董良杰领军的跨学科研发团队,在原有技术积累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更新和多方测试,终于在碘-131和碘-125等放射性碘同位素的定向吸附、固定上取得重大突破。

上一篇:饮水:南水北调与海水淡化哪个更给力?

下一篇:水葫芦干根可治污染 可应用于污水治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