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国内资讯 > 天津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天津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2011-05-20 10:38 分类:国内资讯 来源:天津网-数字报刊

       本周是中国节水周,根据天津市水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天津水资源短缺形势十分严峻,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缺水警戒线的1/6,城市供水的“依赖性、单一性、脆弱性”矛盾依然突出。如何应对水资源匮乏的现状,已成为津城上下一个长期要做下去的功课。为了保证城市供水的安全,天津市作为全国首批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七个先行先试省市之一,将高标准划定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将从非常规水利用、地下水资源管理和节水三方面措施同时入手,全力推动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数据

  本市是资源型缺水城市,全市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5.69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60立方米,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15,加上入境和外调水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过370立方米,而世界公认的缺水警戒线是人均占有量1000立方米。也就是说,本市人均水资源量仅为缺水警戒线的1/6。

  近年来,本市年供水总量在23亿立方米左右,城市用水以引滦和应急引黄为主,辅以地下水;农村生产用水以当地、入境地表水和地下水为主;农村生活用水以地下水为主。虽然基本能够满足全市用水需求,但在农业生产和城市环境用水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缺口。城市供水依赖外调水源,成为本市供水结构的显著特点,城市供水的“依赖性、单一性、脆弱性”矛盾突出,区域水资源短缺形势十分严峻。尽管近年来本市在大力开展各业节水的基础上,还先后实施了引滦入津、引黄济津等外流域引水工程,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水危机,但国民经济缺水、生态环境缺水、地下水超采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加之引滦外调水源逐年衰减,供需矛盾突出,生态用水基本空白,影响了城市水环境改善,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天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紧迫、最直接、最主要的资源性约束条件。

  基于天津的缺水形势和节水工作基础,本市已被国家有关部门确定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试点城市。到2014年,全市所有区县都要达到节水型区县的标准要求。到2015年,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要降低到10立方米以下,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要提高到0.67以上,计划用水考核率要达到95%以上,节水型企业(单位)覆盖率要达到33%以上。

  措施一:价格杠杆提高用水利用率

  不同区域、不同用途差别定价:地下水资源费按照不同区域地下水超采状况、公共供水管网供水情况实行差别定价,地下水资源费为3.0~4.6元/立方米。自来水价格按照不同用途定价,城区居民生活用水4.4元/立方米;非居民生活用水统一为7.5元/立方米;特种行业水价为21.6元/立方米。

  实施鼓励性价格政策:为促进再生水大规模开发利用,在全市范围内,统一了再生水管网建设配套费标准,对再生水生产用电执行单一电价,免征水资源费和公用事业附加费,对企事业单位回用的再生水免征污水处理费。目前深处理的再生水对城市生活和电力用水大户的收费标准为1.3~1.5元/立方米,低价切入策略对再生水利用起到了引导和鼓励作用,新建热电企业已通过水资源论证配置再生水达到日供25万吨规模。

  建立地表水、地下水价格联动机制:通过大幅度提高地下水资源费标准,逐步缩小与自来水价格的差距,抑制地下水超采。本市目前地下水资源费标准较10年前提高了30倍左右,与公共自来水价格由相差10倍左右缩小到不到2倍,有效抑制了地下水过度开采。中心城区自2009年起不再新发、换发取水许可证,现有用户逐年削减开采计划。中心城区在2011年、滨海新区和环城四区建成区在2013年基本实现地下水零超采,其他区县均不再新增机井、新批取水许可;至2015年,全市深层地下水开采量由现在的2.7亿立方米降至2亿立方米,各区县处理后的污水全部回用。

  措施二:开发利用再生水等水资源

  天津与其他省市相比具有多水源特点,以2009年为例,全市总供水量23.3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供水量17.21亿立方米,地下水供水量6.01亿立方米,深度处理再生水回用量0.12亿立方米,海水淡化利用量0.03亿立方米。按照分质供水、优水优用的原则,天津从规划入手对各种水源进行合理配置,确立了城镇地区以引滦水和引江水为主,科学配置并利用再生水、淡化海水等非常规水源,大力压采地下水;农村地区以地下水源保证饮用水安全,农业生产充分利用雨洪水,科学开发利用再生水,严格控制地下水超采的供水格局。

  本市近年大力开发利用非常规水资源, 建成大港新泉、北疆电厂、大港电厂等海水淡化企业,海水淡化能力达22万吨/日,现状用水量达10万吨/日;建成9座深处理再生水厂,深处理再生水生产能力达到28万吨/日,通过水资源论证配置水量超过20万吨/日,现状用水量达到6万吨/日;利用低价切入策略引导和鼓励再生水利用,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

  考虑到南水北调工程的进展情况,天津按照“合理开发地表水,优先利用外调水,控制开采地下水,充分利用再生水,适度发展海水淡化”的原则,将2015年地表水和地下水总量控制指标定为26.4亿立方米,不足部分由再生水和海水淡化等非常规水源补充,同时对所有水源(包括非常规水源)实行全口径取水许可管理,并将再生水利用设为用水效率红线的评估指标。

  措施三:水资源保护和治理一块抓

  近年来,天津水域面积减少、入境水质不达标、河道流量变小、生态水量难以保证,大大削弱了水体的调蓄和自净能力,入河污染物远超过限制排污量,水污染情况较为严重,水功能区达标率低,单纯的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很难保证功能区达标。因此,本市从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加强水环境治理两方面共同促进水功能区达标。一方面,完善水资源保护各项制度,完成水功能区划定、确界立碑和入河排污口普查登记,所有水功能区全部纳入监测,建立起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管理网络和周报制度。另一方面,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启动于桥水库周边水污染源近期治理工程,达到改善水体水质目标;已经完成的水环境专项治理工程:综合治理大沽排污河和中心城区10条115公里、环外31条(段)310公里河道,新建污水处理厂44座、改造16座,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60万吨/日,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今年已被纳入民心工程的清水工程:计划利用3年时间,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修建截污管道503公里,实施调水及循环工程,封堵60条河道的排污口门596处,新建污水处理厂21座,新增处理能力73.5万吨/日,新建配套管网635公里。2013年全市城镇污水处理率将达到90%,增加城市环境水量0.5亿立方米/年,达到“消除黑臭、实现水清”的目标。

  措施四:加强监测提高管理科学性

  本市在全国率先实现地下水水位自动监测,提高管理的科学性。自2004年起率先将入河排污口水量水质监测纳为日常工作,实现水量、水质同步监测,为水功能区管理提供技术支撑。重点用水户取水计量都要监测,静海、大港等严重超采区地下水用户取水计量实现在线监测,全市地下水源热泵取水、回扬、回灌全部实现在线监测。本市现已初步形成涵盖水源地、自来水厂、城市排水、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厂、主要河道的水质监测体系。

上一篇:江苏遭遇大旱 淮河断流湖泊蓄水仅剩七成

下一篇:北京13村镇年内试点阶梯水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