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企业专栏 > TESCO等外资掀起“中国超市第三次革命”

TESCO等外资掀起“中国超市第三次革命”

2010-06-30 11:24 分类:企业专栏 来源:南方都市报 

   能否拥有足够多优质农产品供应商已成为外资零售巨头们在中国角逐厮杀的一项重要筹码。眼下,在TESCO、家乐福、沃尔玛等带动下,外资零售巨头们开始跨过中间商,以“农超对接”方式直接从农村采购生鲜农产品。这一新模式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虽然戴着公益的光环,但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外资零售巨头们对农产品供应商的激烈争夺一方面正掀起“中国超市的第三次革命”;另一方面则在改变中国农产品的上游生产流通格局。

  上周末,英国最大零售商TESCO全球直采部亚太资深项目经理大卫蓝登宣布,该集团在中国市场目前最大的自有农场落户厦门。据悉,这个与厦门如意集团合作开发的3000亩自有农场,是TESCO目前在华南市场首家自有农场,未来将为其华东地区42家大卖场和8家试验阶段的便捷店供货。

  订单式农产品采购

  这是继上海首次推出自有品牌蔬菜和首个自有农场之后,T E SC O在中国的第二个自有农场。其合作伙伴是厦门如意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是日本最大的食品集团“味之素”的供应商,在厦门、武汉拥有7万亩农场,此前产品主要出口日本。

  “在过去四年,TESCO改变了整个农产品的运营模式。”大卫蓝登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表示,现在有80%的农产品业绩来自于直采。不仅如此,供应亚洲市场的国际采购直供中,16%的采购来自于中国市场。截至目前,TESCO在中国已拥有120多家直采基地。

  南都记者调查获悉,一个月前,TESCO中国区总部还专门设立了一个自有品牌总监,其工作重点就是开发生鲜的自有品牌以及带包装的精品生鲜、净菜。而之前这个职位则同时兼顾自有品牌加培训。

  三种“农超对接”模式

  其实,就在T ESC O自有农场落户厦门的前几天,全球第一大零售巨头沃尔玛在大连启动了其在中国的第34个“农超对接”基地,该项目覆盖当地3000亩樱桃种植园。沃尔玛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陈耀昌透露,截至目前,沃尔玛中国农超对接基地面积已超过30万亩,到2011年底,该公司计划在中国的超市内三分之一的蔬果类产品将来自定点直接农场。

  而最早在中国推行农超对接的家乐福,目前有40多种农超对接的直采产品,在中国的农民直采产品比例平均为15%-20%,北京、上海的门店则达到了近30%。家乐福(中国)生鲜总监赛伯今年3月曾向记者透露,2010年家乐福全国主要城市直采比例则达到30%。

  目前家乐福采用“超市+专业合作社+农户”这种基本农超对接模式,沃尔玛则采用通过基地中介组织对接的“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的模式。TESCO华东生鲜部副总监卢才国透露,T ESCO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与农户对接的“公司+农户”模式,另一种则是合作农场/种植基地模式。比较来说,T ESCO与沃尔玛、家乐福最大不同,“我们不是被动地采购农户已种植农产品,而是采用订单式采购,要求种子的种类、质量标准;其次,由于T ESCO建立了三个生鲜配送统仓,我们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冰鲜、鱼类的直采,而不是到批发市场或者通过经销商运作。”

  “农超对接”的连锁反应

  厦门如意集团董事长总裁陈珠凉表示,农民直供至少使超市成本降低20%-30%。

  这一点对于常打价格战的零售商们来说至关重要,也让农超对接变成了一场商品定价权的争夺赛。据家乐福超市内部人士透露,超市对于直采农产品的定价往往是在采购价格的基础上加价10%-12%,对直采产品免收进场费和促销费,结款周期也从40天缩短至7-15天。零售业依靠商品差价盈利本来应该是主流,但是这么多年来,大家都习惯了坐收进场费,赚取渠道利润。现在行业的转变是一个好事。这很可能让超市的盈利模式变为以自主经营为主,以商品周转和销售毛利为主导。

  另一方面,由于农超对接在生产环节开始尝试订单方式,同时在流通环节绕过了批发市场环节,中国的农产品原有格局将建立起从源头到零售环节的追溯机制,很大程度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上一篇:陈晓去黄化出师不利 黄光裕旧部重掌国美

下一篇:家电下乡流通网点管理实施细则出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