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化海水进京难:曹妃甸海水处理难题多
2011-01-13 11:22 分类:国内资讯 来源:北京科技报
核心提示:在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的1号码头附近,一个占地32亩的海水淡化厂土建项目已接近完成。而这座海水淡化厂每天生产5万吨淡化海水,二期工程可以实现30万吨/天的产能。但环保专家提醒,海水淡化可能破坏当地生态平衡。
迁入了首钢的曹妃甸再次吸引了北京人的目光。在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的1号码头附近,一个占地32亩的海水淡化厂土建项目已接近完成。而这座海水淡化厂将具备每天生产5万吨淡化海水的产能,二期工程可以实现30万吨/天的产能。这一新水源立刻吸引了包括北京市和国家南水北调办公室的注意,甚至有媒体认为这将是北京人的新水源。
天津市是全国海水淡化做的最早的一个城市,在2011年底,北疆发电厂每天可提供20万吨淡化海水,预计占天津市滨海新区总供水量的1/3。而北京市水务局2010年的工作计划中,也包括“加紧做好引黄济京、海水淡化等战略水源的前期工作”。难道北京人会在某一天也像天津人一样喝上淡化海水吗?
“所谓海水淡化,就是指脱去海水中的盐分,将苦涩的海水变成我们能够饮用的淡水。”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研究员阮国岭告诉《北京科技报》。
海水淡化是人类追求了几百年的梦想。世界上第一个海水淡化工厂于1954年建于美国,现在仍在得克萨斯的弗里波特运转着。佛罗里达州基韦斯特市的海水淡化工厂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它供应着该市的城市用水。
其实,淡化海水进入自来水管网,在国外是很平常的事情。最新资料表明,到2003年止,世界上已建成和已签约建设的海水和苦咸水淡化厂,其生产能力已经达到了日产淡水3600万吨。目前海水淡化已遍及全世界125个国家和地区,淡化水大约养活了世界5%的人口。海水淡化,事实上已经成为许多国家解决缺水问题,普遍采用的一种战略选择,其有效性和可靠性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
阮国岭说,经过科学家的努力,海水淡化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相当成熟。目前,国内外采用的较多的是蒸馏法和反渗透法。
所谓蒸馏法就是人工模拟自然界中海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层,云层在一定条件下在陆地形成降雨的过程。现在世界上的大型海水淡化工厂,很多采用的都是蒸馏法进行海水淡化。
“而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工程造价和运行成本持续降低的反渗透法也受到各国的青睐。”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副教授徐世昌告诉《北京科技报》。
反渗透法的最大优点是节能。它的能耗仅为电渗析法的1/2,蒸馏法的1/40。因此,从1974年起,美日等发达国家先后把发展重心转向反渗透法。
据报道,曹妃甸工业区曾委托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做过一个方案,根据生产能力,他们每天能获得淡化海水140万吨,除了工业区自用15万吨,可向北京输水125万吨。
其实,早在几年前,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就向北京市发改委“兜售”其海水淡化进京的方案。而北京方面也表示出一定的兴趣。
阮国岭坦言,由于成本问题,一个海水淡化项目的上马,首先要想到的是每天淡化出来的海水有没有使用者,在没有确定淡化海水的产能出路时,仓促上马将造成巨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