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国内资讯 > 黄河故道:“贫困带”变生态走廊

黄河故道:“贫困带”变生态走廊

2015-06-01 11:04 分类:国内资讯 来源:现代快报

160年前,黄河改道,在江苏四个地市留下了一条故道。交通闭塞、环境恶劣、地理位置偏僻,沿线经过百余年发展,仍是一条醒目的“贫困带”。

中泓贯通、道路畅通、土地整治、农业提升、生态建设、环境整治、文化旅游、扶贫开发,三年前,徐州市通过八项工程的推动,再次将目光聚集到黄河故道之上。如今看来,这一举动让沿线百姓乃至区域发展受益匪浅,“是着眼长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的有力举措。”

三年时间,徐州市集全市之力,将黄河故道沿线区域打造成特色农业走廊、绿色生态走廊、历史文化走廊、旅游观光走廊,率先走出一条具有徐州特色的黄河故道综合开发新路子。

昔日母亲河

经济薄弱带

黄河故道流经豫、鲁、皖、苏4省。江苏境内黄河故道西起丰县大沙河镇,东至滨海县滨海港镇入海口,全长496公里,沿线涉及徐、宿、淮、盐4个市14个县(市、区)、76个乡镇、903个行政村,滩地面积618万亩,人口284万人。

历史上,黄河故道流域乃仓廪殷实之地,南宋后黄河多次改道,造成沿线地区水系紊乱、土壤沙化,形成了一条绵延千里的“贫困带”。江苏省政府在《关于加快黄河故道地区农业综合开发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意见》中提到,建国以后,黄河故道地区曾进行过多次开发,但受多种因素影响,黄河故道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还亟待改善。到2013年下半年,沿线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尚不足8500元,列入扶贫开发重点帮扶的有8个县(区),经济薄弱村257个,400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57万,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最为薄弱的区域之一。

如何改善这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是历届政府都在思考的问题。事实上,在江苏省政府发布《意见》前一年,徐州市已经大规模开始对黄河故道进行二次开发。

黄河故道在徐州境内分为两条河道,原主河道称为废黄河,从苏皖交界处的丰县二坝起,流经丰县、铜山、市区和睢宁,继续东流入黄海,全长173公里;原黄河分洪道称大沙河,从二坝入境,经丰县、沛县入昭阳湖,全长61公里。

徐州作为沿线流经的重要区域,境内黄河故道总长234公里,沿线区域土地总面积405万亩,总人口154万余人。据统计,沿线有115个经济薄弱村、22万多贫困人口,分别占全市的32%和25%;沿线农民人均纯收入长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三年开发

黄河故道改头换面

“实施黄河故道沿线综合开发,不仅是立足当前,也是着眼长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的有力举措;全力打造黄河故道综合开发的样板区和示范带,率先走出一条具有徐州特色的黄河故道综合开发新路子。”2012年9月20日,在黄河故道沿线综合开发动员大会上,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向全市发出了开发黄河故道的号召。

三年之后,沿着黄河故道行走,会发现综合开发已经深刻影响了沿线154万居民。

以徐州新城区为起点,沿黄河故道一路向东,很多人都熟知一条“林阴道”。道路平坦且颇有情调,两侧垂柳林立,河边花木成簇。故道两侧大片果林、粮田,让人有种置身江南水乡的错觉。

在丰县梁寨镇,党委书记王磊记得10年前,黄河故道“无路、无桥、水污染”,镇内3.5公里的黄河故道,就像一个荒废的巨大滩涂,毫无生机。

如今这里蓝天碧水,温婉而又平静;沿岸茂林绿野,硕果飘香。成片成片的生态农业区,成排成排的农家乐庄园,为黄河故道增添繁华。

“随着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工程的深入,梁寨镇不仅打造出了风景秀丽的‘渊子湖’,还在湖边建了一个2000亩的苹果示范园区,拥有全国最先进品种技术和管理模式。”王磊说,故道的开发,还为梁寨镇带来了旅游产业的大发展。沿线已经开发了55家农家乐,每天来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我们正在规划,要打造一个‘五彩梁寨’出来。”王磊对黄河故道综合开发信心满满,在沿岸规划建设莲藕、油菜花、向日葵、桃花、绿色田园各两千亩。

八项工程

实现可持续发展

“黄河故道综合开发,没有捷径可走。”徐州市农业资源开发局副局长李荣芳说,根据徐州市委市政府最初定下的目标,234公里故道,全面实施中泓贯通、道路畅通、土地整治、农业提升、生态建设、环境整治、文化旅游、扶贫开发等“八项工程”。

“根据计划,三年内总投资187亿元,到目前实际已经落实了191亿元。”李荣芳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八项工程”建设预计年内全部完成,“整体规划中一个重要的思路就是,要解决沿线可持续发展问题。”

在睢宁县姚集镇,1.2万亩优质果示范区已经成型,靠近河道位置种植了干果,其他区域种植其他优质水果。睢宁县林牧局副局长苗永春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个区域有种植水果的基础,但原来很零散,现在我们给集中起来,配套设施建设到位,种植规模、技术、品质都和以往不可同日而语。”

附近刘集村的村民王兆强原来种植了10多亩果林,示范区建成后,他将面积扩大到100亩。“技术、销路都不成问题,以往最发愁的是水果品质问题,现在这个问题也解决了。”

苗永春认为,政府主导的示范区发展,解决了农村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园区交通、土地、水利等基础设施全部配套到位,作为孵化器,在未来几年里,会培养出一大批技术人才,和积累雄厚的资本,为后续发展提供动力。”

像姚集镇这样的示范园区,经过三年的努力,如今徐州黄河故道沿岸已经建有9个,“示范区建设的主要要求就是要因地制宜,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李荣芳告诉记者。丰县大沙河镇有着“果都”之称,但这些果园只是星罗棋布般分散在各处,在综合开发中,该地打造出一条“果树走廊”和休闲旅游的观光带。

目前,沿河道路建设累计完成68.4公里,九大示范区基础设施配套基本完成。

环境整治

还百姓一片净地

随着综合开发的进行,沿线百姓迎来了一次环境改头换面的机会。

丰县大沙河镇也是江苏省黄河故道的源头,就在源头之地,如今已经建成了美丽的故黄河二坝湿地公园。

该镇党委书记刘一介绍,作为黄河故道综合开发的重要水利、生态和旅游工程,2014年,故黄河二坝湿地公园跻身国家级湿地公园之列。“除了湿地公园外,大沙河镇还把这里的一个自然村西陈庄打造成了仿古村落,创意向镇区延伸,镇区也改造成了民国风格的建筑,一户一特色,大大促进了餐饮、旅游的发展。”

在睢宁县姚集镇房湾村,黄河故道在这里形成一个弯道,最宽处500米,河滩之上小岛星罗棋布,“区域内生态保持得很完整,在几年前我们的一次统计中,发现这里生存着150多种动物。”苗永春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根据这里的地理环境,睢宁县计划将其打造成故道上另一个湿地公园。

近三年来,徐州沿黄河故道文化旅游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1.6亿元,实施了丰县二坝湿地、沛县安国湿地、铜山吕梁风景区、睢宁房湾湿地、邳州土山古镇等项目。

与此同时,沿线村庄环境整治也全面展开,截至目前,完成村庄1469个,其中三星级康居新村5个,铜山区倪园村被住建部命名为全国首批美丽宜居示范村庄。沿线乡镇污水处理厂、村级垃圾中转站基本建成、运行良好。

“沿线村庄很多都是贫困地区,环境整治的同时,我们的扶贫开发工程也相继展开。”李荣芳说,目前扶贫开发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5.2亿元,对115个经济薄弱村的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进行了重点建设、主导产业培育和农民培训等。

上一篇:中国自主污水处理技术获得新突破

下一篇:西藏:实施101个水源地保护工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