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国内资讯 > 无锡:今年太湖水质2007年以来最佳

无锡:今年太湖水质2007年以来最佳

2015-05-29 09:58 分类:国内资讯 来源:江南晚报

八年前的今天,一场“太湖水危机”与无锡人不期而遇,蓝藻腐烂后的味道、全城出动抢水的“壮观”,都历历在目。一转眼,水危机后的太湖治理已至第八个年头,太湖水如今怎样了,今年蓝藻藻情如何?前日记者跟随无锡市太湖办、蓝藻办,以及无锡市环境检测中心的相关人士,乘船进入太湖无锡水域巡湖探访。

  巡湖所见:沙渚取水口湖水清澈

  9:00,记者在鼋头渚充山大门渔人码头登船,进入太湖无锡水域中心湖区。

  9:10,驶离岸边不久,至喇叭口,视野渐渐开阔。湖面上没有杂物,看不到水草和蓝藻。

  9:30,船行驶至十八湾和三山之间,到了梅梁湖。无论是近观远瞻,都没有蓝藻和水草的踪影。而以往,这片水域是蓝藻聚集最多的地方。随后到了闾江口,往年这里的蓝藻也不少,今年此时只见一些水草。“这两天天气不错,气温不高,风也比较大,抑制了蓝藻的生长。”太湖办负责人说。负责水草和蓝藻打捞的蓝藻办负责人则表示,此前无锡太湖水域已打捞了3.9万吨水草,梅梁湖水域是重点打捞区域,基本上一有水草就立刻打捞。巡湖当天风浪偏大,出于安全考虑工人没有出动。

  10:00,船朝沙渚水源地驶近,远远地能看到一圈“围栏”。在离岸还有5公里处的地方,船停了下来,这里的湖水看上去更加清澈。“那里就是取水口,供中桥、雪浪水厂。”太湖办负责人指着2公里远的一处“神秘围栏”说,全市40%的自来水都从这里源取。此外,锡东取水口担负了20%的取水功能,而长江供水占40%。

  10:18,在沙渚水源地取水口以东2公里处,一只水源地自动监测点漂浮在湖面。据工作人员介绍,此前取水口附近已经建起几个固定监测点,为了更精确更及时地实时掌握水质情况,无锡市环境监测中心今年又在此新增了这处自动监测浮标站,可将取水口的水质情况每天自动发送、实时传输到后台。

  10:50,即将回到渔人码头靠岸时,记者发现右侧堤岸与湖面的“相交面”有一条绿色“分割线”。蓝藻办负责人坦言,前段时间风把蓝藻吹到岸边聚集,打捞人员及时进行了打捞,估计是一些“顽固分子”黏在墙上。虽然对湖水没有太大影响,但他们会尽快想办法除去。

  水质概况:目前保持八年来最佳

  无锡太湖办负责人顾岗告诉记者,根据水质监测统计情况显示,今年以来,太湖无锡水域水质多个指标浓度下降,水体处于轻度富营养可控范围。

  据了解,4月1日起无锡全面进入夏季蓝藻预警监测期,至前天一共通过卫星遥感发现18次藻类聚集。4月5日首次发现藻类聚集区,面积2.42平方公里,位置在宜兴朱渎外水域,至今最大聚集面积为47.99平方公里,出现在5月19日,主要聚集在梅梁湖、拖山至椒山间附近水域。

  据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5月太湖无锡水域水质有明显好转迹象,为今年安全度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水质符合Ⅳ类(四类水)标准,总磷浓度下降21.1%、化学需氧量上升15.3%;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浓度稳定达到Ⅲ类标准;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同比下降1.8,水体处于轻度富营养;单独评价指标总氮浓度下降13%。

  特别是五里湖,由于所处位置和自然条件限制,多年来一直是太湖水质最差的一个水域,但今年以来,其氨氮浓度已从太湖治理前最高峰时的10毫克/升一路下降至0.2-0.5毫克/升,水质明显改善。可以说,截至目前,太湖无锡水域水质是“太湖水危机”以来最佳的。

  转变原因:治太有力、打捞及时

  今年水质为何优于往年?太湖办工作人员表示,一方面归功于这些年来铁腕治污的成效,另一方面也是老天爷帮忙。据统计,8年来在科学治太上累计投入资金超过500亿元。而无锡太湖水域目前也已实现中央要求的“确保饮用水安全、确保不出现大面积湖泛”目标,连续7年安全度夏。

  “水位高但气温不高,这一高一不高,成就了今天的水质。”太湖办负责人表示,由于防洪控制标准做了更改,今年太湖无锡水域的水位较高,水位在3.3米左右,约比常年高出20厘米,库容量增加10%。此外,老天爷很帮忙,降水量多,气温也不高。即便如此,谁也不敢有丝毫放松。无论是蓝藻还是水草,一旦发现,立刻打捞。

  在太湖办负责人顾岗眼里,及时打捞蓝藻和水草,这个看起来很“老土”的传统办法,却是夏季坚守太湖水质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经过几年的经验积累,蓝藻打捞的技术和队伍都非常成熟。”蓝藻办负责人也介绍说,截至5月27日,太湖无锡水域已打捞蓝藻和水草10.2万吨,其中蓝藻6.3万吨。

  据介绍,今年在梅梁湖进行了新的尝试,通过服务外包请专业人士打捞蓝藻和水草。而周边沿湖地区则按照属地原则进行分片包干打捞。目前全市共有96支蓝藻打捞队伍,打捞工人有近1000人。

  新的情况:无锡水域首现“藻草共存”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本月初在太湖蓝藻遥感解译图中,代表水草大量聚集的绿色区域正向无锡水域“扩张”,与原本的蓝藻聚集区域有部分重叠,这是五大湖治理中首次出现“藻草共生”现象。

  “藻草共生对于太湖治理来说,是一个好转迹象,也是一个新的挑战。”相关专家表示,一方面水草生长需要水质好、通透性强的水域,但另一方面水草长出水面会遮挡光线影响沉水植物的光合作用,而且水草腐败会成为蓝藻疯长的养料。因此,“藻草共生”若管理不到位,对于处在恢复期、相对脆弱的太湖水环境十分不利。专家还通过光谱仪分析,目前梅梁湖水域蓝藻聚集不多,水草长势正好。专家建议,同时进行水草收割和蓝藻打捞,不仅能减少交叉污染,更能平衡“藻草共生”的水生态环境。到目前为止,梅梁湖水草基本打捞干净。

  供水保险:快速切换演练让市民察觉不到

  当年“太湖水危机”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自来水供水受严重影响,而今无锡已完成了“双通道”同时供水,太湖大道以南的居民用的都是太湖水,以北地区用的则是长江水,前后两者各自占比60%和40%。两个供水通道任何一个出现问题,可当即进行快速切换,不影响全城供水。“去年专门进行了演练,市民完全没有察觉。”顾岗介绍说,演练中锡东水厂停了一段时间,沙渚水源地停了一个星期,长江供水也停了两天。

  无锡市现有主要饮用水水源地6个,分别为无锡市区的贡湖沙渚水源地、锡东水源地,江阴市的长江小湾水源地、长江肖山湾水源地、长江澄西水厂水源地和宜兴市的横山水库水源地。2015年1-5月,6个饮用水源地考核指标全部达标。

  治太持续:无锡自加压力安排336项工程

  谈及未来太湖治理的走向,太湖办负责人坦言,虽然近年来我市太湖治理工作总体进展顺利,但太湖藻型生境条件尚未得到根本改变,湖体水质常会出现波动,一旦气象水文条件具备,太湖仍可能出现大面积蓝藻暴发。此外,主要入湖河道水质仍较差,影响我市水源地水质安全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太湖应急防控工作压力较大,太湖治理工作任重道远。“现在沾沾自喜为时尚早,太湖治理刚真正进入实质性考验阶段。”该负责人直言不讳。采访中,多位环保人士也表示,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要想真正治理好太湖,就需要“领导重视、部门协同、市民参与”,缺一不可。与此同时,还要想办法让无锡的水系流动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流水不腐”。

  据了解,今年省政府下达给无锡的治太重点项目任务共181项,无锡自加压力,共安排了10大类336项太湖治理重点工程。目前,市政府已经将336项重点任务分解下达到相关地区和部门。比如在控源截污方面,扩建申港、惠山、硕放、梅村等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8.5万吨/日;蓝藻处理方面,加快建设宜兴市蓝藻生态处置试验示范工程(一期),闾江口藻水分离站改造工程,新安藻水分离站扩容提升工程和七里堤沿岸蓝藻处置工程;河道生态修复方面,对太湖(蠡湖)新城片区、直湖港片区、望虞河西岸片区及宜兴太湖西岸片区进行综合治理。

上一篇:海南立案查处136家排放水污染物违法企业

下一篇:贯彻落实水十条、零容忍能释放多大威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