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国内资讯 > 自来水质不达标也是食安事件

自来水质不达标也是食安事件

2015-02-02 11:52 分类:国内资讯 来源:扬州新闻网-扬州晚报

为了解城市饮用水水质,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中国水安全公益基金在全国选取29个大中城市进行水质检测。检测结果显示,29个城市中15个城市的20项饮用水指标全部合格,约占抽检城市总数的52%;14个城市存在一项或多项指标不合格的情况,约占抽检城市总数的48%,其中长春有4项指标不合格。

  事实上,早在三年前,“自来水合格率仅50%”的消息就已经在网上广泛流传。此番公益组织的全国抽样调查,无非再度印证了这个令人忧虑的结果而已。彼时,住建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曾在回应“自来水合格率仅50%”的媒体报道时指出,根据全国普查,2009年全国城市自来水厂出厂水质达标率为58.2%;据2011年抽样检测,自来水厂出厂水质达标率为83%。如今,面对公益组织公布的检测数据,相关部门又当作何表态呢?

  相比某些地方不断提高水价的热情,不断改善水质似乎只在发生自来水安全事件之后才会引起关注。“米袋子”、“菜篮子”常被重点提及,“水罐子”却少有人真正关注。自来水水质多年原地踏步,之所以会成为“常态”,显然与相关部门重视不够紧密相关。

  根据《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住建部有义务每年收集并向公众公开一次水质监测数据,可惜公众很难及时见到相关报告和数据。不知情意味着社会难监督,不公开意味着行政弱监管,结果自然是,水质不升与水价大涨的矛盾呈现。一个基本的常识是:不合格的商品不能拿到市场上卖,不合格的自来水也不应该例外;还有一个基本的常识是:自来水是要被人们喝进肚子里的,不合格的自来水相比不合格的食品,是影响范围更广的食品安全事件。像重视食品安全一样重视自来水水质,让自来水水质像水价一样“与国际接轨”,这是公众的迫切期待。

上一篇:环保界,谁在发力PPP?

下一篇:陕西省南水北调工作重点将转向水质保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