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技术应用 > 推进智能化生产 引领水产业转型升级

推进智能化生产 引领水产业转型升级

2014-12-18 09:01 分类:技术应用 来源:农业新闻网

编者按:《大数据时代》以前瞻性、启迪性和创造性思维一时成为商界精英的床头书和口头禅。它从新的视角审视世界,重塑我们的生产和生活。这种思维的力量催生变革,变革的结果是领先。

大数据思维如何物化在水产领域?三位水产业专家指出了数据化智能生产的必然性和优越性。所描绘的路线图是以养殖生产智能化和互联网销售为发端,然后向全产业链集成。关键是政府、科技、企业管理者能否构建起大数据的思维模式,这将决定我国水产业的未来。

当大数据时代急驰而来的时候,我们只有两个选择:主动拥抱携手同行,或者被时代拖拽着踉跄前行。后者的代价是遍体鳞伤,这一点历史教训曾告诫过我们。

智能化养殖开启渔业“大数据时代”

如今许多水产企业正在智能化养殖的道路上进行探索。那么,什么是智能化养殖?其对于水产养殖行业的影响,以及会是怎样的发展趋势?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体系建设处处长朱泽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研究所主任刘兴国、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研究所工程师刘世晶三位行业资深专家,对这一“新生事物”请进行了解读。

全产业链的大数据

朱泽闻:以前狭义的智能化养殖,是一种小的物联网。通过环境数据的采集,以及控制生产设备,如增氧机、投饵机等。但是大数据的概念不只是生产,而是从生产到经营,从池塘到餐桌,全产业链的大数据。

所谓的大数据,就是把整个生产过程的数据进行采集,通过拍照、视频,从生产到餐桌都进行数据记录。而除此之外,还会采集与养殖相关的,如气象、水文、市场等数据。这些数据就构成了大数据的基础。

在这之上,我们还需要智能决策系统,包括专家库、知识库、决策库,进而指导我们的养殖生产经营活动,如养多少、什么时候开始卖价格最好,提高养殖生产的效益。同时,这些“数”还可以为政府服务,了解行业的发展状况。甚至还可以为我们的互联网金融提供支撑。

当前我们水产智能化养殖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在于环境不太成熟,成本比较高;二是数据分割,每个环节都在采数,但是它们不交换,就很难做成大数据,如果把经营的“数”和生产的“数”联系起来,就可以用经营的数去指导生产的数,反过来生产的数也可以指导经营。

智能化养殖的确是未来行业发展的方向,在规模化、产业化的养殖条件下前景看好。未来如果智能化养殖实现,将会颠覆人们的生产方式,未来线上养殖、线上销售,会导致整个农业的变革,进而对我们的整个生活都会产生变革性的影响。

智能化养殖初显效

刘兴国:近年来,在有关科研单位和渔业企业的努力下,智能化技术已应用于生产过程,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益和管理水平,并在全国掀起了智能化养殖热。许多地区建立了智能化养殖管理平台,一些养殖企业实现了智能化养殖。如天津在全市主要水产养殖企业建立了智能化养殖管理系统,并建立了覆盖全市主要养殖企业的管理网络。另外,在北京、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内蒙、河南、宁夏等地区也有大批企业开展了智能化养殖系统建设,发挥出明显的增产增效作用。

随着智能化养殖的广泛推广,可以全面提升我国的水产养殖水平,促进渔业转型升级和生产方式转变,实现渔业现代化。

起步阶段需扶持

刘世晶:水产养殖智能化仍处于起步阶段。国家需要制定相应的产业规划,从政策方面进行引导,我们研究机构和企业一同努力,才能导向一个更好的发展方向。

智能化养殖就像许多其他新兴行业一样,在技术初步发展的情况下,行业还需要一个培育和成熟的过程。智能化养殖过程中各个技术环节如何衔接,形成养殖户指导体系?生产与经营的数据如何互动?在技术瓶颈突破后如何形成一套完整的涵盖产、供、销的商业模式?进而将一个个独立的设备、产品、数据库整合起来,成为为养殖户带来真金白银的“系统解决方案”,政府、企业、专家都在对这一模式进行大量的探索。

在市场的起步或者培育阶段,养殖户需要转变思想,积极去接受这一新事物;政府需要提供政策支持与引导,积极去推动这一新趋势;行业企业与专家需要更多地实践与研发,积极去摸索与普及这一新模式,在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才能真正从“水产大国”成功升级成为“水产强国”。当代水产。

上一篇:薛涛:污水厂提标之辩

下一篇:山东多措并举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