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国内资讯 > 南水北调:赶赴千里为北京“解渴”

南水北调:赶赴千里为北京“解渴”

2014-11-27 13:28 分类:国内资讯 来源:网易新闻

不过一上午的工夫,却是一捧千里之外的丹江口水库水在北京郭公庄水厂完成净化的总时长。近日,北京市自来水集团表示,南水北调配套工程—郭公庄水厂经过联合调试、试水运行,目前已经具备了通水条件,静候南水水源的到来。

南水喝出北京味儿

规划半个世纪,施工十余年,南水北调北京段工程完工在即。据悉,无论是已试运行多日的郭公庄水厂还是南水进京第一站的大宁调蓄水库等,都已准备就绪。

在南水北调现场指挥部,一张南水入京线路图清晰显示出,北京段工程起自房山北拒马河,经房山区、穿永定河、过丰台,沿西四环路北上,至颐和园团城湖,全长80公里,除末端800米团城湖明渠外,全部为地下管涵。北京段共10个单项工程,这样的进京路线也解释了为何南城居民将率先喝上南水。

百姓关心的是,北方水管会否“喝不惯”南方水,出现“水黄”、析出水垢的现象?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进入郭公庄水厂的“南水”完成加工需要通过三道关口,第一道是预处理工艺,第二道是常规水处理工艺,第三道是深度水处理工艺,三道关口完成后,被加工成“北京味儿”的自来水将进入千家万户。

到底什么水才是北京味呢?该负责人表示,就是无论水源如何变化,市民喝到的水的口感始终如一。

此外,南水入京后,相关部门还架设了多道防线确保水质安全。

“以北京为例,如果是在北京境外发生突发性污染,就采取措施通过泄水闸、退水闸把污水泄到河道里,然后再进行紧急处置;如果进了市区,则安排预案阻止污水进入四环、五环水网;如果进了四环、五环再度污染,还会有预案阻止污水进入水厂;最后还有一套水质水量联合调度预案,我们将尽可能把污染的副作用减到最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名誉所长王浩说。

相关负责人表示,南水进京后,将与本地水源进行1∶4搭配使用。为测试北京供水管线,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在丹江口水库建设基地,确定了30多套制水工艺方案。“北方的水硬,因为地下水的钙镁离子含量高、水碱多。通水后,老百姓的最直接感受应该是水碱少了、水质好了。”

每年5亿元资金支持水源地

南水北调工程工期长、项目多、类型复杂,工程所需的庞大资金该从哪里来?有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南水北调工程具有公益性和经营性双重功能,资金筹集采取“多条腿走路”的方式,既有政府财政性资金投入,同时运用市场手段。《南水北调总体规划》最终确定了南水北调工程由中央预算内资金、南水北调工程基金和银行贷款三部分组成的筹集方案。

其中,1943亿元的主体工程投资中,中央投资占312.6亿元、南水北调工程基金占180.2亿元,银行贷款占407.2亿元、重大水利项目基金占1043亿元。

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由中央财政和受水区的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河南省共同承担,通过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等方式筹集。

千里调水,来之不易。待通水后,水价敲定,受益省市将实现“微利经营”,从而逐步“偿还贷款、补偿成本”。

仅就北京而言,据了解,2014年至2020年,北京市每年将安排5亿元协作资金支持水源区建设,以16区县协作为载体,采取资金、科技、教育、卫生、人才、产业等多种形式全方位支援水源区建设。16区县与对口协作县(市、区)建立一所学校、一所职校、一家医院、一个园区的四结对。

水价方案未最终确定

对于人均水量只有全球1/80的北京而言,已苦盼“南水”多时。“千里输水,水价会涨吗?”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有负责人表示,在全成本核算的情况下,预计到北京的口门水价,即未进北京配套管网之前的成本价,不会超过3元/吨。

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北京居民用水阶梯水价第一档为5元/吨,其中包括从密云水库供到自来水厂的原水价格0.62元/吨。江水进京后,从5元/吨的价格中扣除0.62元/吨的密云水库原水价格,再加上不超过3元/吨的江水价格,最终入户水价将有一定上浮空间。

据悉,受水区最终水价由南水北调水源工程、主体输水工程、专用配套工程和城市制水配水四个环节的成本、税金和利润,再加上污水处理费用组成。不过有关人士也表示,目前水价方案还未最终确定。

有专家对此表示,南水北调工程是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是一项水源工程、具有明显的公益性特点,主体工程主要依靠政府投入,不是一般的资源竞争性项目。此外,终端用水价在口门供水水价的基础上还应增加配套工程投资分摊、制水成本和污水处理费,所以在制定口门供水水价时要考虑终端用户可能的承受范围。

“对于低收入群体,政府是兜底的,其他群体仍实行阶梯水价。”该负责人说。

专家们指出,合理的水价要反映水资源的全部价值,确定合理水价至关重要。水价过低可能造成河北、河南、天津、北京等受水区的用水浪费;水价过高则会造成受水区不愿意用南水北调水,导致工程“晒太阳”,影响北方地下水压采和生态恢复。

北京难改缺水现状

值得注意的是,南水对于北京的意义远不止“解渴”这么简单,而是京城形成完整供水格局的重要一步棋。在2020年,南水北调中线三阶段任务完成后,北京将实现本地地表水、地下水源和外调水源“三水联动”的供水格局。南水主要用于城市生活和工业,将为中心城和新城20座自来水厂提供水源,占城市生活、工业新水的比例将达到50%以上,与现有城市供水系统联网后,供水范围将达到6000平方公里,基本覆盖全市平原地区,涉及除延庆以外的15个区县。

但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状况是,即便得到10亿方南水,京城水资源紧缺的形势仍难得到根本改变。数据显示,北京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7.4亿方,但1999年以来年均水资源量仅21亿方,而2013年的用水量为36.4亿方,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中线通水后,水资源紧缺形势得到缓解,但缺水状况并未根本改变,外调水通道也非常单一。

不过,缓解区域缺水现象不能仅靠外力,这已成为业界共识。此前有消息称,京津冀地区将研究如何统筹水资源调配,先把水资源底数摸清,再在国家战略基础上,遵循水资源规律,协调配合,实现低水低用、高水高用、一水多用、循环利用,达到高效用水的目的。

上一篇:微观和主观两方面对净水器行业的认知

下一篇:我国城镇水务现状与发展趋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