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国内资讯 > 政协委员:环评造假是污染根源

政协委员:环评造假是污染根源

2014-01-27 08:49 分类:国内资讯 来源:南方都市报

深圳现有人口1800余万,有近300万辆机动车,“这样的城市承载力,如何保持生态文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压力很大。”在昨日的政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专题议政会上,深圳市常务副市长吕锐锋坦言分管环保10年,感觉压力大。会上一个半小时内,25名政协委员发言,每位政协委员发言3分钟,规土委、人居委等12个政府部门参加。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如何取信于民、环评造假是污染根源等焦点问题备受关注。
“小街小巷小气,这是深圳的软肋”
专题议政会上,政协委员张淑运提到,深圳创建园林深南大道等主要交通大道很美丽,但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小街小巷是另外景象,比如白石洲的小街小巷污水横流,福田村、巴登街等城中村卫生也不容乐观。“深圳小街小巷小气,这是深圳的软肋,小街小巷是城市的毛细血管,”张淑运认为,城市的问题多,不能抓大放小,环境卫生要从小街小巷抓起。
生态保护线的保护也备受关注,政协委员宋强提到,深圳应马上开展生态资源测算,确保生态安全。从2007年到现在,深圳生态用地在下降,植被80多平方公里也被占用,水源保护区建设用地还有裸露地。他建议,深圳应对生态资源进行卫星影像全方位测算,建立预警和预报制度。政协委员吴兰平则提到,基本农田保护用地划在二级水源保护区,农田使用农药和化肥威胁到用水安全,为保护水库,不要在二级水源保护划定农田保护地。
“深圳应进行环评机构脱钩改制”
2014年元旦过后,持续8天的雾霾就给深圳来了个“下马威”,政协委员居学成认为,关注环保的同时也要关注环评造假问题,环保要注重源头控制,环评报告应成为环保的第一道防线。“许多环境污染的问题究其根源是由环评造假引发,生态文明建设要落实环评报告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居学成建议,深圳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进行环评机构脱钩改制,可以先行先试,进行事业单位环评机构改制,健全环评机构的评估与监督机制,参考律师制度,推行注册环评师制度。此外还要从严查处典型案例,因为环评造假违法成本低,但造成公共危害大。
政协委员王丽娜则建议,深圳能不能在全国领先建立环评制度,在制定政策出台前,有个前置优化程序,成立环境咨询委员会,共同商议政策对环境的影响,“制定政策时让公众参与,对公众的意见,环保部门统一收集并反馈。”
吕锐锋:“压力很大,很难”
深圳市常务副市长吕锐锋认为,政协委员们三分钟内能把问题讲清楚,这个不容易。吕锐锋提到,自己当副市长已是10个年头,管环保10年,“压力很大,很难。”对生态文明建设,政协委员献计献策,“让他有一种感动,有一种触动,有一种推动。”
吕锐锋提到,有市民送他一本书,书里提到1964年宝安县长作工作报告时曾称,打了6万多条野兽,其中包括三只老虎。“这是有迹可查的,资料记载最后一次提到深圳有老虎,”他认为,现在的政府工作报告当然不会那样提,而是提引进多少项目,产生多少G D P,“不同时代关注不一样。”他还透露,深圳现有人口1800余万,有近300万辆机动车,这样的城市承载力,如何保持生态文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压力很大。
吕锐锋认为,政协委员的建议对政府工作是种推动,有调查研究,比如提到环评造假是污染的根源,比如垃圾处理怎么办,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对政府工作有启发。“政协委员们的发言涉及面完整,既有城管细节,比如小街小巷的环境问题;又有发展战略,比如深圳应成为国家生态城市实验基地的建议。”吕锐锋还提到,政协委员提出的生态法庭的建设,很有超前性和前瞻性。面对政协委员们的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如何交出生态文明满意答卷,要求政府部门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实际。
焦点
林超: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应该取信于民
政协委员林超提到,深圳现在每天处理垃圾1.3万吨,以后将达到2万吨,“谁都知道垃圾设施要建,但凡建必反,谁都不愿在家门口建设垃圾设施。”他提到,当初在龙岗中心区建设垃圾处理设施,政府承诺会处理好,结果由于监管不到位,臭气熏天,当政府失信于民时,做好事,做善事,也难以取信为民。
面对逢建必反的现象,林超建议政府兑现承诺还其旧账,把现有的设施改造升级,让其运行透明,该关停并转的关停并转,聘请专业机构改造升级,并保证公民参与权和建设权,让老百姓感觉政府治污能力和信心。
政协委员韦朴认为,深圳每天处理1.5万吨垃圾,焚烧填埋处理各占一半,而现有的填埋场只能使用15年,面临垃圾处理选址难题。“深圳必须建垃圾焚烧厂,采用最先进技术焚烧,完成征地拆迁,”韦朴建议,深圳对于垃圾应大规模焚烧处理,采用最先进环保焚烧技术,降低对周边环境影响,焚烧征地拆迁可引进补偿机制。

上一篇:中国人均水资源下降 是13个最贫水国家之一

下一篇:污水处理厂为何成了超排大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