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国内资讯 > 专家:90%自然灾害与水有关 400多座城市缺水

专家:90%自然灾害与水有关 400多座城市缺水

2013-07-15 09:49 分类:国内资讯 来源:大众日报

近期我国洪涝灾害频发。

7月13日,在禹城市举办的中国水安全高峰论坛上,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透露,当前气候变化主要是通过水对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经济社会产生影响,目前与水有关的灾害占所有自然灾害的90%,而且这些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在普遍上升。

400多座中等以上城市缺水

近年来,九三学社中央对全国各地就水生态保护、气候变化、灾害防治等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发现,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越来越明显,局部地区的强降雨、高温干旱以及超强台风等极端天气灾害出现的频率和强度显著上升,在洪涝频发同时,全国668座中等以上城市中还有400多座缺水,其中108座严重缺水,1.6亿多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全国地下水超采区面积达18万平方公里,累计超采量逾1000亿方。水旱灾害的突发性、异常性、不可预见性日渐突出,而人口增长、土地利用、气候变化对水资源造成的压力仍在不断加剧。

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副理事长祁正卫认为,水旱灾害的出现除了自然的原因外,违背自然规律的开发利用活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对流域上游森林的乱砍乱伐、陡坡开荒,造成生态恶化,水土流失,加快了洪水的汇集,增加了河道的淤积。另一方面人与水争地,围湖造田,减少了蓄滞洪区,缩小了储水和过水水面,抬高了河床的水位,增加了洪泛的几率。如长江流域原有大的通江湖泊30多处,总面积1.7万平方公里,总容积1200亿立方米。由于多年的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湖泊面积减少了6700平方公里,达40%,湖泊容积减少了567亿立方米,达47%。另一方面,碳排放的加剧,致使不规则的异常气候经常出现。

1/3淡水不能作为饮用水

除了洪涝和干旱,水环境恶化、水生态失衡造成的“生态灾害”同样不容忽视。赖明表示,长江、黄河、珠江、浙闽片河流、西南诸河等十大流域的国控断面中,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为10.2%。在监测的60个湖泊(水库)中,25%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在198个城市4929个地下水监测点位中,较差-极差水质的监测点达到57.3%。2012年,62个国控重点湖泊(水库)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湖泊(水库)比例分别为61.3%、27.4%和11.3%。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294.91万平方公里,占普查范围总面积的31.12%。2012年,包括长江、黄河等重要河口中,海水富营养化严重、大型底栖生物量偏低,浮游植物丰度偏高,鱼卵仔鱼密度总体较低,水生态失衡呈加重趋势。

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原副部长翟浩辉也在论坛上介绍,据科学测算,我国已有1/3的淡水资源不能作为饮用水。现存的湖泊,75%受到不同程度富营养化危害。水功能区达标率仅为46%。湿地减少,湖泊萎缩,调蓄洪水和净化、涵养水源能力大大减弱。

环保投入应占GDP3%以上

赖明认为,要实现水安全需要转换传统的水建设管理模式,做好与水安全规划相辅相成的产业发展规划,走绿色发展的道路。作为一种公共资源,生态资源在区域间、城乡间、社会阶层间、企业和普通百姓间公正、有效的分配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基础。目前山东等一些地区尝试以“出境断面水质”划分各地区责权和生态补偿,就是对生态资源分配问题的一种尝试。此外,还必须重视跨区域、多层次协调机制问题。美国的田纳西河、密西西比河通过流域管理委员会制度实现了综合治理,欧洲的莱茵河、多瑙河甚至实现了跨国界协调治理。而我国大江大河虽有水利委员会等机构,却始终难以形成有效的全流域综合整治。还要进一步推动环境成本内部化,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安全制度。投入方面,一般说来,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阶段,环保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3%以上,才能遏制污染态势并使环境质量有所好转。

上一篇:水环纯:以深度处理为核心的中国战略

下一篇:多年连续的调水调沙 黄河主河槽全线冲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