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国内资讯 > 海水淡化:市场是前提 政策是推手

海水淡化:市场是前提 政策是推手

2012-11-06 09:17 分类:国内资讯 来源:中国水工业网

访海南仙寮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青岛百发公司独立董事魏仲环

正视困难,着力提高国产技术装备水平和科研能力

记者:继续我们上期的话题,《海水淡化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简称《规划》)着重强调加强海水淡化国产技术装备的研发力度,是否意味着将会给相关的技术设备厂商带来发展机遇?

魏仲环:答案是肯定的。实际在《规划》出台之前,天津、杭州、青岛、大连等地区都希望在海水淡化方面有所推进,从而形成新兴的产业,但是,如果我们只是通过简单的模仿和制造,并没有一个革新合理的技术方案和彻底的技术创新,这是很难有所作为的。因为毕竟会遇到类似专利、许可以及公平竞争等问题。如果政府过多地去影响和公开支持国产技术装备而限制国外企业的竞争,还会涉及世贸的一些规则问题。因此,尽管《规划》在这方面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实际上我们面临的困难还很多,《规划》中的很多具体配套的政策还需实打实的落实,而不仅仅是喊口号去鼓动大家。

在推进和落实《规划》的过程中,政府各级主管部门如何做好引导、促进、管理工作是关键性的问题。《规划》的出台,对所有以营利为目的的单位来讲都是很好的商机。但对于管理部门来说则不其然,如果主管决策部门也单纯地从市场的角度出发,那反而会把事情做砸了。因为海水淡化的发展和成就,不单单是市场的问题,而更多的是政策方面的问题。只有管理部门的方法、措施得当,才有可能促进和引导海水淡化产业的良性发展,才能从更合理的层面去解决海水淡化所面临的市场问题。
很多人说淡化水不能喝,喝完之后掉头发;还有一些人说淡化水不能进管网,进去后水就变色了。这些观点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猜想。全世界80%的海水淡化水都是用作民用。中东地区几乎全部是淡化水。西班牙阿尔梅里亚是个极度干旱的城市,但是全市几十万人口基本上没有失业的,而且每年人口都在膨胀,因为它是利用淡化水种植蔬菜,是欧洲的菜园子,城市用水几乎都是淡化水。所以应该做好正面宣传,加大宣传力度,从观念上进行调整。

第三,科研与技术装备的问题。国内设计院所,没有设计大型海水淡化厂的经验。国产可采购设备的比例很小,基本上以进口为主。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投资造价偏高或失控。

第四,配套政策的问题。城市的水厂,一般都是属于市政公用设施。政府在为这些设施配套时,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配套优惠,如土地的划拨、税收的减免,等等。海水淡化的项目能否也可以享受一样的待遇是一个值得期待的问题。另外,电价、市场准入也是不容忽视的。

第五,近海水质差也会影响淡化水生产成本。我国近海水质比较差。我看过一个数字,我国沿海地区往海里排放的污水,有近一半都进入了渤海。由于海水水质差,导致了生产环节的预处理费用高,直接影响了淡化水的成本,如青岛百发海水淡化项目,由于海水水质比较差,预处理采用了超滤膜技术,这就相当于处理污水,预处理采用超滤技术这在全世界也是少见的。另外,对有些地区来说,还存在着环境容量问题。尽管全世界的海水淡化项目,对生产后的浓海水都是排回海里。但有些地区的环境容量是有限的,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某些地区海水淡化的建设和扩大。

调整政策,积极应对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记者:此次《规划》的出台对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体系的形成是一个重大利好。但如何通过技术与政策支持引导市场发展,以便真正落实“十二五”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目标?

魏仲环:政策的出台,不管是有关海水淡化项目建设的产业政策,还是有关科研重大技术装备研发的鼓励、推进、推广政策,首先应从战略和发展的高度上认识到海水淡化是解决我国沿海地区或沿海频临地区水资源不足,以及满足今后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的很重要的途径,其次才是怎样制定更加合理的产业政策和措施,通过这些政策和措施,在市场化的前提下,有效地鼓励和引导海水淡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产业化,应该是包括技术装备的科研攻关和海水淡化项目的发展建设两个方面。这是一项关乎经济和社会长期发展战略的问题,如果没有具体的鼓励政策和措施并落实在实处,很难想象作为4年一届的地方政府超越一切地去考虑和布局8年、10年以后的地区海水淡化项目的开发建设。

不容忽视的是,服务和解决方案是海水淡化的非常重要的内容,海水淡化项目,建设投资很大。但制约海水淡化发展的,并不仅仅是建设和设备的投入,更多的是日常的生产成本和维护运营、维修等问题。虽然《规划》的发布对今后的海水淡化产业的技术装备研发能起到非常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但如果没有相应的实施细则及相关的配套政策的出台,要落实《规划》提出的要求和计划也还是有很多的难题。同时,另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是对于生产淡化水的海水淡化项目的政策、措施的制定和落实。如,和传统自来水项目相比较的土地问题、税收问题、电价问题、卫生许可和准入制度问题,等等,如果这些问题都没有很好的政策安排,海水淡化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仍然会非常艰难。


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应兼顾环境容量的问题

记者:海水淡化能否真正破解我国水资源不足的问题?目前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还面临哪些制约因素?

魏仲环:我国幅员辽阔,海水淡化有一个地域的问题,我们的优势在于沿海地区产业布局相对集中。通过海水淡化解决部分地区的缺水问题有很多有利的条件。如果沿海地区的缺水问题能够得到缓解,实际上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很多问题。说破解可能有点大,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是肯定的。至于制约因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理解和认识的问题。首先怎么看待海水淡化的水价问题?以青岛为例,城市自来水民用水价2元多,工业用水水价3元多,而淡化水的成本价格会远远高出这个水价。但海水淡化水的水价和传统概念的自来水水价不在一个平台上,没有可比性。其实不管是传统的自来水价还是淡化水价,说到底,就是个管理问题。许多城市现行的水价,并不代表城市供水的实际成本或价值。如果按照现行的水价由政府每年补贴以达到正常运营的话,传统的自来水,相对淡化水而言,可能只需要补贴很少就能做到,而淡化水却要补贴很多,在这层意义上讲,淡化水价很高。但是如果对传统的自来水稍稍提价,提价幅度略高于政府补贴,这样传统自来水行业就会略有盈余。毕竟淡化水所占比例很小,利用传统自来水部分的盈余补贴给淡化水,这样在全行业不做大幅度提价的前提下,可实现全行业的平稳运营。所以,淡化水价的高与低,从管理的角度看,不应是单纯的价格问题,而更多的应是管理问题。

第二,观念的问题。

上一篇:深圳供水生命线——东江水源恢复通水

下一篇:分析净水器加盟趋势: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