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国内资讯 > “绝不能让污水流入河道”

“绝不能让污水流入河道”

2012-08-13 10:58 分类:国内资讯 来源:北京日报

昨天,在房山九渡村污水处理站,工人下到数米深的反应池中更换受损设备。本报记者 贾同军摄

拒马河边,九渡桥下,几户农家院中间,有一块高出地面的空地,昨天下午,一阵轰隆隆的作业声从这里传来,透过四周环绕的灌木杂草,可以看到十几顶黄色的安全帽在晃动。

“这是干什么呢?”记者走上前打听。只见地上有一个四方形的洞,长宽约1米,下面黑洞洞的,一台鼓风机呼呼地响着,正往里面送氧气。“噢,这个是反应池,是处理污水过滤用的。王巍,池内已经有20%的氧气了,有害气体没有了,你可以下去了。”

说话的是王治国,房山区水务局的工作人员,他刚从池子里拉出一台手机模样的、黄色外壳的气体检测仪。

王巍是北京科泰兴达高新技术有限公司的设计员,他这一刻的任务是要下到反应池里,取出已经被损坏的污水过滤膜反应器。

在这个小型的污水处理站,有一个能蓄约10立方米水量的调节池和两个深约6米的反应池,还有电控箱、水泵、鼓风机等设备。一场大雨的“洗礼”,所有设备都被水淹了,几乎无一幸免。“当初来考察受损情况时,发现设备不仅泡了,还被埋在了淤泥里。”王巍告诉记者,“不仅是这一个,拒马河沿线26个处理站的设备几乎个个如此。”

摆好三脚架,两个工友上前帮忙,前面和后背都打了一个交叉,然后带子一头儿连在王巍的大腿上,另一头儿,钩挂在三脚架上。系上安全带,戴上正压式呼吸器,呼吸几下试了试,正常,王巍高挽起裤腿,准备下池。

双手撑在反应池的两边,他一只脚试探性地往池内伸,轻轻踩在过滤膜反应器的架子上。打了个“OK”的手势,池外的工友们慢慢松开手中的安全带绳,王巍徐徐往下降。再一伸手,工友马上递下管钳和钢锯,他左右转动着身体,用工具拧松了反应器的连接钮,接着锯断了连接管,再用两根粗绳将反应器的对角固定。

太阳正毒,反应池里面更是闷热,“蚊子还多呢!”工人小王说。记者探一下头,一股湿热难闻的气味直往上涌,如同站在一个大热风筒前。虽说是设计员,但王巍的技术活儿也没的说。几分钟之后,只见安全带抖了几下,这是他在告诉地面,池内的工作处理完毕了。

工友们把王巍拽了上来。他已经成了一个“水人”,浑身上下全都湿透了,摘掉呼吸器,他大口大口喘着粗气,脸色通红。

接过王巍带上来的两根粗绳,10名工友开始一起使劲,“一、二、三,拉!一、二、三,拉!”在大家整齐的吆喝声下,这个高约1.5米,重约300斤的过滤膜反应器一点点接近地面,豆大的汗珠顺着工友们的脸颊往下淌,汗水浸湿了衣背,与身上的泥土混在一起。

“总算又搞定一个,换上新设备,就能正常处理污水了。”来不及休息一会儿,王巍又准备下旁边另一个反应池。

“拒马河是整个房山地区的水源地,污水处理设备冲坏了,有可能导致污水没经过处理,就直接流入河道,事关群众的饮用水安全,责任重大啊!绝不能污染了水源地!”王治国说。为了尽早完工,王巍和工友们早7点就开始上工,至少要忙到晚上7点,除了中午吃饭那会儿,没有休息。

“还行!累是累,能坚持!”26岁的王巍,有点腼腆。工作刚满两年。“我是设计员,平时坐办公室,干的都是和设计有关的事儿,虽然也下过现场,但参加这样紧急、庞大的抢修任务还是第一次。”

在王巍右腿的小腿肚子上,记者看到,有五六个拇指盖大小的红疙瘩,有的被挠破了。“嗨!都是在作业的时候,不知道被什么蚊虫咬的,又疼又痒。”小伙子说完,又系上了安全带。

上一篇:通过污水“思考人生

下一篇:加快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 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