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国内资讯 > 用好水资源 金华琅琊人写就“冷水经济”大文章

用好水资源 金华琅琊人写就“冷水经济”大文章

2016-06-12 09:14 分类:国内资讯 来源:金华晚报

为了保障市区供水,作为生态涵养功能区之一的金华婺城区琅琊镇,这些年来作出了巨大的牺牲。琅琊人深知,在这片青山绿水之间,发展工业经济这条路注定是行不通的。

  那走什么样的路,老百姓日子才会更好过?穿镇而过的清冷的白沙溪给了琅琊人灵感,他们在爱水、护水的同时,利用水资源做出了一篇“冷水经济”的大文章。

  爱水护水是一种历史传承

  琅琊镇距市区18公里,总面积98平方公里,人口1.8万人。该镇东接白龙桥,南通沙畈,西至汤溪,北连蒋堂,可谓金华西南部重镇,是平原进入山区的交汇点,其建制史可追朔至东汉时期,历史文化底蕴丰富。一条清澈见底的白沙溪穿镇而过,它不仅是当地百姓的“母亲河”,更记录着千百年来琅琊人治水的故事。

  上世纪90年代末,琅琊镇承担起了向市区百万市民供水的重任,金兰水库和金沙湾水厂就位于该镇。既然是饮用水源地,生态涵养就是该镇的重要工作之一。借助“五水共治”的东风,琅琊镇加强了对水源地的保护,2014年将功能区内所有的养殖场和锯板厂全部拆除,并对土地进行复耕。如今,白沙溪的每条支流都有专人全天候进行保洁,确保金兰水库的水质安全。

  水的问题,根子在岸上。金兰水库水质达标与否,很大程度上与生活污水排放有关。去年以来,琅琊镇14个行政村开工建设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总投资达1000余万元。为了早日让琅琊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镇党委、政府成立5支攻坚小组加班加点奋战在第一线,完成集镇污水主管网清淤疏通5100米,新建污水管网2500米。经过系统维修和调试,污水处理厂已于去年11月6日正式试运行。

  走出“冷水经济”发展新路

  “好汉不赚六月钱”。炎炎夏日,谁都想待在家里不出门。不过,昨天记者在婺城区琅琊镇山后金村却看到另一番景象。中午时分,茭白种植户金根旺在田里忙活开了:“茭白田里的水是流动的,温度不会升高,站在茭白田里干活还很凉快。”

  这大热天田里的水为什么会是凉的呢?原来山后金村里的这片茭白田就位于金兰水库的大坝底下,水库排出的水通过西干渠之后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茭白田里,即使太阳再大田里的水始终是凉的,这使得茭白很少有虫害几乎用不到农药。

  “温度15℃~18℃的冷水浇灌下,我们村种的茭白的口感比其他地方好,甜脆嫩,杭州、兰溪等地的采购商都会上门来收购,一到这里就拿起茭白生吃。”金根旺说,经过“五水共治”的洗礼,金兰水库的水质更好了,种出来茭白质量比以前更高,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一公斤冷水茭白的批发价达到10元,亩产效益近万元。

  金根旺还有一个身份--山后金村委会主任。2009年,他发起成立了金华市向农蔬果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种植冷水茭白。如今,该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茭白,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人均收入超过8000元,成为琅琊镇“有机农业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初,金华邮政“万斤农产品进城”项目启动后,经过婺城区政府推荐筛选,琅琊镇冷水茭白成了“万斤项目”首个推广农产品。5月初,金华邮政利用“邮乐金华馆”、“邮掌柜”、“金华邮政口袋邮局”微信公众号等进行线上推广茭白。“不到一个月就卖了3649箱,近8000公斤。”种植户张洪森笑得都合不拢嘴,他感叹“网络的力量太大了”。

上一篇:国务院考核组考核甘肃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

下一篇:《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公布 强调公众参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