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国内资讯 > 南昌地下水补给不足致地陷频发

南昌地下水补给不足致地陷频发

2014-06-30 09:16 分类:国内资讯 来源:江西晨报

公路、住宅区作为城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安全关系着千百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可是,近年来,南昌频发地陷,脚下的马路变得令人胆战心惊,与此同时,每逢强降雨必内涝等问题也长期困扰着英雄城的市民。
地质专家曾表示,南昌频发地陷除了与地下工程建设有关外,还和地下水补给不足有关。那么,地下水为何会补给不足?城市建设中出现了哪些问题?针对该问题,晨报特邀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专家一一解读。据悉,为改善市容市貌,混凝土、沥青、大理石、釉面砖等硬化不透水材料布满城市,使得地表水无法渗入地下,这是引发城市内涝、炎热以及地陷的重要原因。
地下水不足原因:之前地下水不足是因过度开采所致
据了解,南昌市位处赣江、抚河下游冲积平原,地表水资源丰富。据有关数据显示,南昌市漏斗区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为0.52亿m3/a,而2002年实际地下水开采量为1.39亿m3。开采指数2.67。可见地下水处于严重超采状态。
“南昌地下水超采主要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那时候自来水还不是很普遍。”我省权威地质专家、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魏源表示,南昌地下水有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红层溶隙裂隙地下水双层结构含水层,其中第四系孔隙地下水具有水位埋藏浅、水质好、易开采的特点,是南昌市区主要开采含水层位。
1958年以后由于严重超采地下水(日开采水量近30万m3),造成北自江西纺织厂,南到莲塘,西起抚河支流,东到瑶湖地区的地下水位下降,导致以上地区含水层厚度一般仅5~15m,在江西纺织厂、江西氨厂和江西橡胶厂三个漏斗中心附近含水层厚度小于5m(九四医院一带仅有1~2m)。
地下水的超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并形成大面积的水位降落漏斗,进而导致地下水的均衡被破坏。据南昌市地下水长期监测资料显示,由于长期集中超采地下水,市区内的几个集中超量开采水源地,1975年以前第四系浅层地下水首先形成了江西橡胶厂、江西氨厂和江西纺织厂漏斗,1975年以后又形成了洪钢、青云谱、南钢漏斗。
由于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南昌地下含水层连年减薄,造成漏斗区的机井吊泵报废,民井干涸的数量逐年快速递增,其中也引起了地下水水源濒临涸竭及地下水污染等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目前则是由于城市路面过度硬化造成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地下水涸竭主要表现为超采。现如今,随着南昌自来水工程的发展,市民打井取水的情况越来越少。那么,现在地下水为何还会减少?
对此,江西省山江湖办相关负责人解释,随着城市智能化与现代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用硬质材料进行装点,为改善市容市貌,实行大面积的硬化铺装,混凝土、沥青、大理石、釉面砖、硅酸盐等建筑材料布满了整个城区的地面、墙面、屋顶和水体边沿,这样在雨雪天气减少了道路的泥泞。但在美观与方便的同时,人们却承受着硬化路面所带来的环境危害。
据江西省一些地质专家估算,南昌有近80%的路面被混凝土、沥青等不透水材料覆盖,雨水无法渗透,因而不得不进入城市的排水管网被排走。
“混凝土、沥青等不透水的建筑材料,硬化地面完全阻隔了雨水直接渗透入地,阻断了雨水直接补充地下水的途径,使城市地下水位难以回升,长期以往地下就会出现‘水土不平衡’。”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魏源分析道,从这些情况看,这几年城市发展速度比较快,带来的问题之一就是城市高楼大厦建得非常多,路面硬化面积非常大。
路面过度硬化影响土壤失去“海绵效应” 容易引发城市内涝
襟赣江枕抚河,分布众多湖泊、河流,南昌城因水而发,坐拥丰富的水资源。但有些市民似乎并未感觉到有多少优越感,“到南昌来看海”,每逢暴雨必涝成为很多南昌人挥之不去的梦魇。
记者了解到,作为全国首批确定的25座重点防洪城市之一,近年来南昌多次发生严重内涝。青云谱区京山老街变得十分“著名”,几乎每次暴雨袭击南昌后,“水漫京山”都会在这里上演。
专家分析,城市内涝也和城市地面硬化有关。据了解,正常情况下,当雨水降落到地面时,土壤像海绵一样吮吸雨水,喝饱之后,剩余的雨水流入江河湖泊。专家把这一过程称为“海绵效应”。但硬化的地面就像铺在土壤这块海绵上的有机薄膜,降水只能流淌其上,“海绵效应”也就不复存在。因此,常常发生“天一降暴雨,城市就被淹”的情况。
加重城市“热岛效应”和环境污染
近年来,南昌的夏天越来越炎热,究其原因,还和城市道路大规模硬化有关。
地质专家表示,硬化率太高就意味着土壤减少,而硬化之后的地面大量反射、保留然后释放太阳的辐射。在夏季,硬化了的地面可使地面温度升高几度,使南昌这个“火炉”显得更为炎热。
另外,加重城市污染。下暴雨时,雨水遇到硬化地面便四处横流,并携带大量的城市污染物,如汽车排放的油污、轮胎的磨损物、建筑材料的腐蚀物、路面的沙砾等。这些受到严重污染的城市地表径流,缺失了土壤的自净环节,直接从雨水管道流入内河,从而造成城市水体污染。
地下“水土不平衡”可能会引发地陷
地面坍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向下陷落。截至2011年12月,中国有50余个城市出现地面沉降,长三角地区、华北平原和汾渭盆地已成重灾区。有专家预测,如若不及时制止,地陷有可能让整座城市转眼间消失!
经粗略统计,从2012年到现在,南昌两年内竟发生了10余起地陷:2012年4月6日7时,南昌市南京西路发生地陷,一辆白色轿车陷入坑内;2013年9月13日,南昌市孺子路电信大楼对面的马路上发生地陷,长约3米,宽约2米,占据了近一股车道的位置;今年6月8日上午,在施尧路与江铃路交界处路中心发生大面积地陷,深近3米,面积达17平米的“天坑”直接将一辆大型后八轮吞噬……
“路面硬化或者地下水过度开采致地下水水位下降,表层土体失水严重,形成干缩裂隙以及地面不均匀的沉降,可能引发地陷。”对此,也有专家表示,地面硬化虽然不是引发地陷的主因,但也有关联。比如:北上广以及华北平原等一些城市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地面下陷楼房开裂,除去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外,过度的硬化地面也是一个原因。

上一篇:赛莱默新CEO潘德克先生的“中国战略”

下一篇:陶氏化学全新FILMTEC™家用膜帮助实现无罐应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