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国内资讯 > 治理环境污染需高擎问责“利剑”

治理环境污染需高擎问责“利剑”

2014-02-27 11:42 分类:国内资讯 来源:烟台晚报

环保部负责人日前表示,在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的161个城市中,有50个城市发生了重度及以上污染,其中11个城市为严重污染。值得注意的是,前后将近一周时间,环保部督察组启动了12个地方城市的大气污染防治专项督查,结果却令人忧虑,大量工业企业违规排放、本应该淘汰的落后产能仍然在堂而皇之地进行生产。
一边是笼罩在三分之一国土上空的雾霾,8亿国人遭受着污浊空气对健康的侵害,一边却是企业“花样繁多”的违规行为,排放的滚滚黑烟让环境继续承压。由是观之,眼下治理环境污染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多地排污监测设备却形同虚设,数据失真情况严重,很大程度上源于问责乏力,对排污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变相纵容污染企业,曲线为其保驾护航。
治理环境污染需要高擎问责“利剑”,像反腐败那样治理环境污染。首先是对行政不作为进行问责。要严格执行监察部和原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 《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 及其他相关行政法规、规章,对环境行政不作为给予严厉的行政处罚。其次是应立法将不按要求如实汇报情况的人员和单位,绳之以法追究其法律责任。一些企业之所以不按规则“出牌”,源于违法成本过低,无法触动利益的最深层。况且,污染的背后有复杂的利益链,只有彻底打掉幕后那只“黑手”,才能让排污企业遵纪守法。去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 《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后,对环境污染行为的打击面更广,因环境污染而被追究刑责的“以刑代罚”,比起以罚代刑,将更有利于唤起污染企业对环境的重视。再者,要把那些高污染企业罚到“倾家荡产”。目前来看,企业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导致很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正常运行治污设备,超标排污、在检测数据上弄虚作假等现象并不少见。一旦将这些不法企业罚到倾家荡产,无形中增加了威慑力,这显然要比“隔靴搔痒式处罚”更奏效。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处罚力度不够是导致污染企业屡禁不止的原因。因此,应该加大对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只有重拳出击,罚到倾家荡产,才能让环境污染治理走出“治理―――反弹”的怪圈。
一言以蔽之,治理环境污染要像反腐败那样,必须“重典治污、严刑峻法”,长期保持惩治污染的高压态势,高擎问责这柄“利剑”,让任何人都不敢触碰这根“高压线”,这才是核心的治本之策。

上一篇:农夫山泉投资5亿元在江口建矿泉水厂

下一篇:环保公益诉讼之路离畅通还有多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