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国内资讯 > 太湖水质比往年大幅度提高

太湖水质比往年大幅度提高

2013-12-18 09:32 分类:国内资讯 来源:城市商报

从今年4月起至目前,吴中区太湖水域共打捞水草89144吨(含水),该水域营养状态由轻度富营养降变为中营养状态。记者昨天从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发布的 《吴中区太湖水生植物调控与管理的环境效益检测与评估报告》获悉,吴中区启动太湖水草常态化打捞一年来,当地多处水域已形成茂盛的沉水植物“水下森林”,水质明显改善。
太湖水草主要为荇菜属植物,能够吸收水体中的氮磷,改善水质。但进入枯败期的荇菜则会腐烂分解,如不及时清理会使水质迅速恶化,还可能使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来年藻类疯长。同时,水草茂密生长会严重影响阳光对水下的照射,使下层的沉水植物无法正常光合作用,最终导致沉水植物的消亡,也将对水质乃至整个水域生态系统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去年12月起,吴中区启动太湖水草常态化打捞,打捞范围主要位于吴中区太湖水域范围内的三山岛-金庭-太湖大桥-环太湖大道-东山环岛公路沿线区域内全部水域,以及其他太湖岸线外2公里水域。为保护太湖水草种群不被破坏,吴中相关部门特别规定,水草收割时要拦腰割断而非连根拔起,每年每个区域的水草收割次数要少于3次。根据太湖水环境综合管理办公室的统计数据,从今年4月起至目前,吴中区在太湖水域有200多条自动和人工打捞船,共打捞水草89144吨(含水)。
太湖水草的常态化、专业化打捞,也明显改善了太湖水质。《评估报告》显示,水草打捞共移除植物氮超过66.4吨、磷超过8.43吨。荇菜等浮水植物分布面积在整个水域覆盖度少于百分之一;具有改善水质、降低湖泊富营养化功能的沉水植物水域面积则有所增加,轮叶黑藻、狐尾藻等沉水植物种群生物量有了显著增加,多处水域形成茂盛的沉水植物“水下森林”,水体通透见底。一般冬季由于水生植物衰败使太湖水体有机质含量增加,水质整体较差,但今年吴中区12个观测点中,依然有5个点为中营养,其余点位为轻度富营养,太湖水质较往年大幅提升。

上一篇:江苏差别化考核助推环境与经济双轮驱动

下一篇:资源税改革步入快车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