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国内资讯 > 滇池湿地分级管理

滇池湿地分级管理

2013-02-05 09:47 分类:国内资讯 来源:云南网

年关将近,滇池湿地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然而,佳节一过,湿地留下一地垃圾。对此,许多市民认为,湿地的定位就是净化水质,不应该开发旅游,而要关门“营业”,发挥除污功效。然而,也有市民认为,这么漂亮的湿地不开放,未免太可惜了。记者对此采访了多位政协委员,观点正反交锋激烈。其中,对环境有深入研究的云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处处长、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张乃明发表了与众不同的观点,认为滇池湿地应分级管理。

现状:乱丢垃圾现象严重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昆明滇池边的许多湿地,走进西华湿地,环境优美,湿地和滇池水面相互联通,形成了水乳交融的和谐场景,原来的防浪堤也刚刚拆除掉,湿地中的水经过水生植物净化,水质明显清澈了许多,有人还来此处钓鱼。

一位来游玩的市民告诉记者,西华湿地天然而成,景致诱人。因西华湿地离昆明主城稍远,现在来的人不多,他担心来的人多了,湿地就承受不了,破坏了水质,破坏了风景,破坏了湿地,湿地的净化功能也就没有了。

市民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在大观公园旁边伍家堆湿地,离昆明主城很近,很多市民知道是一块湿地,但从未进去过,因为那里关门,不对外开放。若对外开放,不要多久,湿地的功能或许就会完全消失,遭到破坏。而不对外开放的,还有西亮塘湿地,不卖门票,也不让市民进去。

细心的市民发现,有的湿地不开放,有的湿地节假日过后,便垃圾遍地。记者随着滇池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多次执法,在滇池边的许多湿地里,节日一过,就一片狼藉。垃圾便成了湿地中最大的难题,有的湿地没有垃圾桶,有的湿地没有卫生间,有的湿地连提示牌都很少见,这就是湿地的现状。

争议:开放利大还是弊大

滇池边的湿地不少,四退三还一护的大工程之后,滇池周边5万亩成了湿地、绿地,有的地方可以让人进去,有的不让人进去,有的地方有人管,有的地方没有人管,有的地方干脆关门。那么,滇池边的湿地该不该开放呢?晚报记者采访了几位政协委员,有的认为,湿地的功能就是净化水质,净化水质,就不能有人为破坏,人去的越少越好,锁起来,发挥湿地的功能,这就是湿地的定位,只要有人去,就会造成污染,就又遭到了破坏,又要重新建设,形成了恶性循环。

政协委员刘寿华则说,滇池边的湿地肯定是开放了好,滇池的治理投入了大量的钱,有了整治成果,市民应该去享受,同时,也只有市民去了,才明白政府治理滇池的苦心,达到宣传的目的,让市民参与到治理当中来,而且,滇池边的湿地不像腾冲的湿地,是天然形成的。只要加强管理,湿地就是人们休闲的地方,况且昆明休闲的地方也不多。

建议:滇池湿地应分级管理

张乃明说,滇池治理政府花了很大的力气,建起了许多湿地,成为水进入滇池的最后一道净化防线,发挥净化水质的功能,这是建设湿地的初衷,也是出发点,这就肯定了湿地是净化水质的功能的,但因为湿地太多,不能一概而论。而且,目前在湿地的管理上出现许多不足之处,若不管好,就达不到湿地净化水质的功能,更达不到市民旅游休闲好去处的功能,成了一块鸡肋。

他说,这就需要我们在管理上下功夫,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比如有的地方,湿地建设得很好,交通方便,配套齐全,有垃圾桶,有小吃,有特色,而且具备收门票向外开放的条件,还形成旅游的热点,这就可以适当开发,最终形成收到钱,让钱来养湿地,发挥湿地的生态功能,形成良性循环,生态效益与旅游、市民休闲多方兼顾,得到效益最大化,是最好的。但是有的地方,没有垃圾桶,甚至没有卫生间,不配套,就不能发展旅游,而且滇池边的湿地,大多数还处于这样的状态,政府部门就应该加强管理,突出公益性,突出湿地的生态功能,因地制宜,实行分级管理,注重管理。湿地就会发挥它的最大功能,达到理想的状态。

上一篇:访中国海洋石油炼化 深化污水处理 打造绿色炼油厂

下一篇:“十二五”末水资源费将平均上调36%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