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政策法规 > 实施新技术 促农村水污染有效治理

实施新技术 促农村水污染有效治理

2011-09-21 11:00 分类:政策法规 来源:广西法治日报

              实施新技术 促农村水污染有效治理

  □平安广西网/广西法治日报记者吴志刚

  当前,生活污染、畜牧水产养殖业和种植业生产是农村面源污染的元凶。“十二五”期间,这些致污元凶是农村减排的主要对象,也是农村环境保护的攻坚期。

  如何有效遏制农村面源污染?近年来,人工湿地、生态循环农业……一项项治污新技术在广西各地落户,对治理农村生活污水起到示范作用。8月15日至18日,自治区人大调研组对我区水污染防治监督工作进行实效调研,记者随行采访,看到农村治污工作呈现许多亮点,也面临一些瓶颈。

新模式: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人工湿地技术处理污水,是一项投资少、成本低、无动力治理污水的新工艺,在一些村民居住集中的村屯使用后,受到群众好评。

  8月15日,记者随调研组来到崇左市扶绥县渠黎镇碧髻村,看到这里的污水处理系统由沉淀过滤格栅池、厌氧池、生态保温棚、浮游生物池、人工湿地池五大部分组成。最夺人眼球的是在生态保温棚内和湿地上,长有风车草、象草、美人蕉等植物,美人蕉开出红色的花朵。

  扶绥县环保局负责人介绍,污水集中收集后,经格栅池去掉部分悬浮物,进入厌氧池将有机物小分子化,COD去除率控制在20%左右,控制甲烷产生;厌氧池出水后,进入生态保温棚,利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水生观赏植物,植物吸收氨氮,进一步净化水质;随后加入有益菌,有机物通过光和细菌的作用,转化为浮游生物、植物,在浮游生物池内投放鱼类,鱼类以浮游生物、植物为食物来源,构成一个完整的食物链。

  渠黎镇碧髻村有430户1650人。近年来,村级经济发展较快,养殖业及旅游业等产业迅速发展,农村生活污水迅速增加,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碧髻村治污项目总投资76万元,由自治区环保厅支持。该项目2010年10月7日开工建设,同年11月20日投入使用,设计日处理生活污水能力200吨,处理后的废水达标排放。同时,利用生态保温棚无土栽培花卉,年可栽5000株,收入2万余元,在浮游生物池养鱼年收入3000元。人工湿地治污不仅改善了村屯生态环境,还带来了经济效益,得到当地村民的肯定。2010年12月28日,全区城乡风貌改造二期工程村庄污水处理试点项目现场会在碧髻村召开,该技术治污经验被推广。

  广西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胡湛波认为,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系统无需动力,管理简单,运行费用低,为广西农村污水处理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建设模式,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瓶颈:村民居住分散管网经费有缺口

  据了解,扶绥县碧髻村治污项目、南宁市良庆区南晓镇茂钦坡等治理污水项目,其资金大多来自自治区城乡风貌改造专项资金,地方财政给予部分配套资金。

  茂钦坡昔日的臭水塘已变成湿地公园、梧州蝶山区夏郢镇镇安村莲花组环境差的现象不见了……一个个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项目投入使用,改善了村屯生态环境。截至今年初,全区已经有23个地方应用这项技术处理生活污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今年7月8日,南宁市青秀区长塘镇组织11名村屯干部到扶绥县渠黎镇碧髻村取经,为下一步在长塘镇天堂村介排坡、长塘村布柳坡、定西村加踏坡推进污水处理项目打基础。一些村屯干部考察后,喜忧参半。喜的是,这个治污项目具有不需动力、管理简单、运行费用低的优点,解决了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值得借鉴;忧的是,建设一个项目需要投入几十万元资金,项目经费由谁出?

  崇左市人大常委会工作人员说,有的村屯建有人工湿地污水处理项目后,因资金问题,加之农户分散居住,收集污水的管网没有进入距污水处理站较远的农户家门,制约了该项目的发展。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近年来,各地在农村推广猪—沼—果(稻、菜、桑茶等)—灯鱼等优良生态模式为主体的生态循环农业,以及建沼气池,对减少农村污染起到一定作用。但是,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老人小孩留守在家,一些沼气池“断粮”现象增多,沼气池功能在减弱。

建议:完善水污染防治保障机制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亟待整治。”参加此次自治区人大环资委调研组的自治区人大代表说。

  对于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梧州市农业局发给调研组的材料这样描述:“畜禽粪便不作任何处理就直排,尤其是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养殖的污染,在集镇、村庄及其周边的河塘沟渠等场所更是易见。对农村居住环境、农田、水源及其水体等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也没有得到较好的治理。”

  针对我区水污染防治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调研组提出三点建议:

  ——严格按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加快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与报批工作;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级管理制度,强化保护区内建设项目和人为活动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继续认真实施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加快制定《广西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配套法规和规章。继续开展整治环境违法行为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进一步强化责任追究。严厉查处环境违法排污企业,坚决清理取缔饮用水源保护区内非法排污口。完善重大水污染违法案件移送司法及协同配合机制,严厉打击各种环境违法行为。加强执法检查,加大监测监管力度,加强对重点工业污染源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检查,增加检查频次,确保治污设施正常运行和稳定达标排放。

  ——健全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整体提升污染治理能力和水平。健全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利用财政、税收、价格、信贷、保险等多种手段,减轻企业环保投入的压力,促进水污染防治工作。积极探索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形成水污染防治长效机制,全面推进全区水污染防治工作。

名词解释

面源污染

  指引起水体污染的排放源分布在广大的面积上。与点源污染相比,它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不稳定性和复杂性,受外界气候、水文条件的影响很大。

  农业面源污染(ANPSP)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田中的泥沙、营养盐、农药及其他污染物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壤中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进入水体而形成的面源污染。这些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农田施肥、农药、畜禽及水产养殖和农村居民。农业面源污染是最为重要且分布最为广泛的面源污染,农业生产活动中的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农药以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形成地表和地下水环境污染。土壤中未被作物吸收或土壤固定的氮和磷通过人为或自然途径进入水体是引起水体污染的一个因素。

上一篇:云南曲靖遇50年来最重夏旱 城区供水仅够3个月

下一篇:关注:厦门水资源管理划“三条红线”

分享到